北京青年报
北京地坛医院隔离病房收到一份特殊快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7 18:39

“病毒无情人有情,英勇救治暖人心”“祖国是你们坚强后盾,祝(中国)香港同胞抗疫胜利!”和患者、同事共同举起这条横幅,镜头将这一刻定格之时,北京地坛医院应急区赵晓芳护士长的眼眶一度有些湿润。过去几天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她心底仍涌起一股难抑的激动。照片里,和医护人员并肩站在一起的两位患者,是来自中国香港的李先生(化名)和他的爱人。更让她高兴的是,3月17日,李先生一家四口已经康复出院。

 “护士长,王主任今天来查房吗?”前几天赵晓芳护士长到病房巡视后,听到李先生问时,第一反应是赶忙询问:“您哪里不舒服?”李先生一下子笑了,摆摆手说:“没有,没有,我们想当面给王主任和护士们送个锦旗,感谢你们这段时间的精心照顾”,“我还以为您不舒服呢,真不用,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赵晓芳护士长连忙婉拒。  

“您就不要再拒绝了,锦旗都已经送到了。”赵晓芳护士长一愣,看着他从柜子里取出一个长长方方的快递盒,这才想起来,这是前一天晚上值班护士帮助送进来的快递。因为患者无法外出,收取快递一直由医护人员代取。没想到,这件医务人员拿过来的快递竟是送给自己和同事们的礼物。

李先生一家四口从中国香港抵京,隔离观察期间被检出新冠阳性,送往北京地坛医院集中治疗。就在李先生住院的前两天,10岁的小儿子小乐(化名)首先确诊为新冠阳性,被送进住院病房。小乐年纪不大却坚强懂事,活泼机灵,暂时告别了爸爸妈妈也很少哭闹,备受护士姐姐、阿姨们的喜爱。没过一两天,李先生和大儿子、李先生的爱人相继确诊。

通讯员 李初晴

“他爱人之前情绪一直不太稳定。原本他们分散在不同病房,我们尽可能调配资源,把一家人收在一个病房里,把单人病床拼在一起。我们想,一家人在一起,能更有安全感,有家的感觉,也能缓解他们焦虑的心情。”赵晓芳护士长说,李先生和大儿子在入院后便出现发热高烧的症状,王凌航主任查房时总会详细清晰地给他进行病情分析和打气加油,“放心,这是一种正常的临床症状,不能简单代表病情的严重程度。我们同它(新冠)打了很久的仗,相信我们,咱们一定能打赢它!” 王凌航主任的话给李先生一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医护人员还向李先生和爱人介绍了过去一段时间取得的防控成果,让一家人宽心不少,李先生爱人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一家四口的病情也都很快好转。每次查房时,李先生总会操着一口港普感谢一番,“在祖国的怀抱里,我们感觉非常安心、踏实。谢谢医院的精心治疗!谢谢所有医护人员!”

在北京地坛医院隔离病房,医护人员还担负着“儿女”的身份。病区里,收治了一对70多岁的中国香港的老夫妇。他们30多年前来港居住,距离上次回到内地已过逾20年。刚入院时,二人就出现低氧、高热的症状。因为年龄偏大,且有部分基础病,这对老夫妇也被列为重点患者。那一阵,蒋荣猛副院长、王凌航主任、护理部张海霞副主任每日都会来到病房内查房问候,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诊疗和护理。几天后,老人退烧了,医护人员便建议他们下床走动走动。了解到老人之前有过跌倒史,护士们还专门找来拐杖,防范跌倒风险。在饮食上,医护人员积极和后勤协调,尽可能照顾到二老多年来的口味和饮食习惯。

“好想拥抱一下你们啊!”一次查房时,两位老人对医护人员动情说道,他们和医生护士们留影纪念时,老夫妇都冲着镜头竖起大拇指,绽放笑容,“说句实在话,你们这样照顾我们,做得真比我们自己的儿女还要好。能遇到你们真好!祖国真好!”

坚守首都疫情防控一线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北京地坛医院的医护人员一直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用辛勤汗水、用彻夜不眠、用守护之光托起一个个生的希望,照亮了整座城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在浙大妇院,除夕,为新生命守岁
浙江日报 2023-01-22
北京地坛医院:以爱为纽带 医患携手共战“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27
地坛医院隔离病房里的艺坛伉俪
北京地坛医院 2022-05-20
好消息!北京地坛医院隔离病房里出生的宝宝“小五一”出院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8
北京地坛医院:她们是新冠隔离病房里战友的坚硬“铠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