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兆钧:走者关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12 16:00

◎金兆钧(乐评人)

关山和三宝合作的音乐剧非常受观众喜爱,《金沙》《蝶》《三毛流浪记》《钢的琴》《王二的长征》《聂小倩与宁采臣》《虎门销烟》等,已成为国内音乐剧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认识关山很早,那时他还在中戏上学。

1991年左右,广州电视台导演薛芳芳和陈洁明、李海鹰策划拍摄一部内地流行音乐的纪录片,邀我参与策划。到了北京采访拍摄的时候,我负责拉采访提纲,主要的采访者就是关山。我后来一想:原来是薛芳芳意在提携中戏的学弟学妹们。因此关山也就认识了一大批流行音乐人。

他毕业前夕,邀我去看他导演的毕业戏《安道尔》,这是瑞士马克斯·弗里施1961年的作品,写了一个犹太孩子“安德利”被众人出卖后,变得泯灭天良、冷酷至极,最后只能走向自我毁灭。

好玩的是在戏里掺和了不少流行歌曲。当天男主吕小品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完戏在学生食堂吃宵夜,一落座看见三宝,我们俩同时说:你怎么也来了?

三宝说:关山和雷婷忽悠我让我写个主题歌,还不给我钱。

我说:原来主题歌是你写的,行啊。我已经会唱了。

三宝哈哈一笑:作曲练习而已。

说起来这该是关山和三宝日后合作音乐剧的结缘吧。

1996年,关山找我聊天,说想去甘肃义务支教。我说我帮不了你什么,只是我插队的时候也当过一年的“瓦尔娃拉”(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女主名),真心说从农村孩子们身上也能学不少东西。

第二年他就去了甘肃省榆中县上庄希望小学担任教师。那儿当年可是没有互联网的,我们断断续续有几封信件往来。回来后他又有新计划,要在全中国进行自费旅行访问和社会调查。他跑了一年,行程遍及31个省区90多个县市,采访数百位社会各阶层人士,收集文字资料200余万字。2000年回到北京,根据访问资料完成了近30万字的大型纪实报告《一路奔走》,并于“一路奔走”后,终于由华艺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我当时的评价是——

我知道《光荣与梦想》对很多上世纪60年代人的深刻影响,我也知道《麦田守望者》和《在路上》对70年代人的深刻影响。我也悲哀,因为我看到能够坚持守望的不多,能够真正“在路上”的就更少。

而关山走着,我猜他还会走下去,一个在路上走惯了的人就如鲁迅笔下的过客一样,不管别人怎么在路旁等待戈多,也不管是否时而自己也忘记了走着的理由,但最终还是成为一个走者。

我们都追求永恒,但记得是物理学上的波粒二重性理论惊动了我:永恒更倾向于粒子,而不是连绵。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生不过是由能够给你留下回忆热点的不多的故事所组成。

如果确实如此,“人,应该怎样生?路,应当怎样行?”这严重的问题答案就是:你应该涤荡了心胸,去创造和遭遇尽可能多的美的瞬间,如果一生中在同等时空内占有的美的瞬间比别人多,你就拥有了更多的人生。在这样任何一个瞬间的时空点上,你都会体会到造物的伟大、自然的宽容、生命的可贵。

此后到了2004年,三宝告诉我他和关山合作了一部音乐剧《金沙》,请我们几个“闲人”去成都看彩排。看完我对关山说:你太行了!最哲学的问题都让你写成歌词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关山不会被我的话干扰,此后他和三宝成了一对黄金搭档,创作中依然保持了他特有的哲思和外冷内热的风格。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