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科创引擎,培育首都发展新动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3 08:00
千帆逐浪,奋楫者先。过去一年,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新质生产力领域,北京创新发展始终走在前列。得天独厚的教育、科研、创新优势,让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到这里。相信北京定将不负众望,在高精尖产业厚积薄发中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

1月21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2024年北京经济运行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84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从一系列数据来看,北京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不断增强,北京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过去一年,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活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是过去一年北京加快布局新兴领域,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表现。无论是工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增长在一成以上,还是在规模以上工业当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九成,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组的产品产量实现两位数增长,都从一个侧面彰显出北京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执着与韧性。

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北京发展壮大高精尖产业是通过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整合提高科技创新转化效能,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融合提高新业态活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区域协同开放提高产业链韧性弹性,制造能力和服务能力跨区域共享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着力发展壮大高精尖产业,努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可以说,2024年的经济数据为实现这一目标注入了信心。

信心还来自于这样一组数字:在北京备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94款,占全国近四成;“独角兽”企业数量持续名列前茅,紧追硅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已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小巨人”第一城地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36件,稳居全国第一……在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新质生产力领域,北京创新发展始终走在前列。

换个角度看,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背后,是北京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巩固产业调整转型的良好势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切实肩负起国家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统筹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高精尖产业进入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新阶段,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要如期实现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基本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为新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的新名片等目标任务,我们还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高精尖产业,是能满足新时代首都战略功能定位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的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要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支持政策,也要在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等领域推进一批重大工程,聚焦绿色能源等重点产业谋划打造一批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不仅要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未来能源等20个未来产业,也要提速建设光网之都、万兆之城,鼓励医疗、教育、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进而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拓展新增量、新空间。

千帆逐浪,奋楫者先。得天独厚的教育、科研、创新优势,让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到这里。相信北京定将不负众望,在高精尖产业厚积薄发中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统筹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
经济日报 2025-01-17
“科创+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2
来之不易的5.1%展现首都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2
新质生产力: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动能
光明日报 2024-10-19
中国药谷” 用新质生产力“炼”出发展新动能
北京日报 2024-10-08
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文化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点燃“新动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1
向“新”而行,聚集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2
前7月,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外贸新动能加快培育
人民日报 2024-08-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