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将深化校城融合建设“两口一园” 清华国重基地今年年底将亮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5 19:26

9月5日,“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昌平区专场召开,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未来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支现伟介绍,近年来,昌平区先后与12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两口一园”规划布局,加快推进“三大项目”建设,其中,清华国重基地今年年底将亮相。

“两口一园”指的是南口、马池口和沙河高教园,这是昌平科教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昌平区校城融合的着力点。在南口镇,昌平区引入清华大学创新资源,利用“南口三大厂”的老厂房,建设清华国重基地,将成为清华大学主校区以外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在马池口镇,依托北京大学新燕园校区,昌平区建设北大产教研融合中心,将打造成高水平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集群,实现北大新工科与区域发展的协同联动;沙河高教园作为全市两个大学园区之一,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产教融合示范区,昌平区统筹利用高校及周边空间,采用“一园多址”“多校一园”的方式,建设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

目前“两口一园”建设进展如何?发布会上,昌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刘晓东介绍,去年,国重基地完成了规划、设计、开工“三步走”,并获评了全市首批“两业融合”示范园区。今年,昌平区继续提速项目建设,一期将于今年年底亮相,整体计划2025年投用。配套方面,聚焦科学+城,昌平区以国际视野编制南口规划,目前正在有序实施,国重基地东侧的“科学家公园”一期将于今年底开放。在现有京藏、京包、京张等高速高铁基础上,规划了11条市政道路,目前5条已经启动建设。

为进一步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昌平区统筹利用沙河高教园高校周边空间资源,建设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和未来产业主阵地。刘晓东介绍,未来大学科技园计划分三步走,到2027年,转化高校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600家以上,吸引高水平人才500人以上,争创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试点;到2030年,引聚千名高水平人才,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到2035年,培育若干千亿级产业链及全球领先的未来产业,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当前正在围绕第一步目标,先行启动五个起步区特色园建设,三年内将基本形成“一园多址”的开放格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