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企承压,集体“补救”电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6 22:58 阅读量:40713

合资车企在华关厂传言,似乎尘埃落定。日前,日产汽车发言人透露,东风日产常州工厂已经停产,其年产量约13万辆。

随后,东风日产回应称,常州工厂暂时停产,旨在通过优化和调整内部产能及资源分配,更好地适应企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的发展需求。在确保当前燃油车型生产能力的同时,东风日产正加大力度布局新能源车型的生产线,增加相关领域的投资。

其实,对于一家车企来说,产能动态调整并不少见,但从2020年东风日产常州工厂正式投产被外界解读成日产在华扩张战略的重要一环,到4年后的关停工厂、遣散工人,这或许能说明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并不乐观。

日产的登高与跌重

日产在华做调整,大概早已有了信号。2023年,日产中国累计销量79.38万辆,同比下滑24.05%,这是9年来其销量首次不足百万辆,也是日产在中国销量连续下滑的第5个年头。

有行业内人士算过,以日产去年在华销量来算,其产能闲置率高达50%以上。今年以来,类似的情景还在重现。1-5月,日产中国销量28.64万辆,同比仍在下滑。

可以肯定的是,此次东风日产常州工厂停产,除了为日产推进新能源做准备以外,实则也是产能收缩的一种体现。

北青汽车了解到,东风日产常州工厂占日产在华产能的8%左右。这家工厂主要生产逍客车型,而逍客的主力生产工厂则在东风日产大连工厂。工厂关停后,相关车型的生产将转移到大连工厂。

往前捯几年,日产依靠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其在华年销量基本稳固在百万辆以上。不过,随着我国车市新能源销量飙升,不少自主品牌借势抢占市场,合资品牌的“铁饭碗”也被彻底掀翻,这也是2023年日产中国销量不足80万辆的原因所在。

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内田诚也做过反思,他认为日产销量下滑是中国市场的价格战与电动汽车需求的增长所致。字面上的意思是,日产主销的燃油车生意不好做,新能源车市场有需求,但日产又没跟上节奏。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告诉北青汽车:“日产在华销量主要靠燃油车,现在燃油车市场在萎缩,生产燃油车盈利越来越难。而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率很快,这是日产的短板,其新能源技术水准与中国本土品牌差距很大。”

对于日产来说,中国市场销量占比一度超过20%,是妥妥的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如何适应中国本土市场,加速电气化转型是日产汽车难以规避的难题,同样也是东风日产急需补齐的短板。

6月16日,东风日产发布面了向未来三年的“新奋斗100”行动计划,通过整合股东双方的优势资源,实现新能源技术的推进和发展。

按照规划,未来三年,东风日产研发投入将超过100亿元。研发人员将从现有的1600人提升到4000人左右,实现以本土团队、本土技术、本土生态,深耕中国市场。到2026年底前,东风日产将投放7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

日本车企集体“补救”

日产的处境,或许能反映出日本车企在中国的缩影。

今年1-5月,日系品牌在华零售销量份额同比下滑9.2%,自主品牌增速却逼近20%。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蚕食日系等合资车的速度还在加快。

上个月,日系品牌在华零售市场份额从4年前的24.1%下滑至14.8%,而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飙升至57.5%。这意味着,日系品牌在国内车市整体向好的情况下,出现了“停摆”。

日系车企在华销量不断下滑原因很多,尤其是踩空了电动化。他们认为,纯电动路线并非终极解决方案,更坚持多元化的技术路线,而电动化转型上的保守态度,让日本车企在中国市场错失先机。

于是,持观望态度的日本车企,加快了在华战略调整,都将推进电气化、智能化摆在了重要位置。

新年伊始,丰田宣布在全球投入35亿美元用于电动车研发,同时立下flag:力争在2025年实现电动车销量突破100万辆。

本田在2024北京车展发布“烨”品牌,系列新车将搭载其电动技术和智能化配置,其计划到2035年将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新车全部转为纯电动车。

除了战略层面的调整,日本车企也在尝试电动化上的新出路,比如日产、本田在电动汽车领域开展合作。

公告显示,日产和本田的合作将重点关注电动汽车技术的成本优化。双方希望通过联合开发、共享平台和采购通用动力系统等方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几乎同一时间,据外媒报道称,日产将与三菱商事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探索利用电动汽车。坊间还流传,丰田将与华为、Momenta两家公司合作,采用三方联合方案模式,打造全球车型智能驾驶系统……

与日系车在华销量下滑、各家加快布局电气化的紧张氛围有所不同,日本车企的盈利能力注定了他们手上有足够的储备粮。

财报数据显示,2023财年丰田、本田、日产三家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分别为11.9%、6.8%和4.5%。尤其丰田,营业利润首次达5.3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近90%,赚钱能力远超特斯拉。

但张翔认为,短期内日系车在华销量很难回暖,除非在新能源方面取得成功,技术水平要达到或者接近国内水平。日本车企的优势在于销售渠道成熟,且全球销售经验丰富,但缺少新能源技术这一环,有实质性拐点,乐观来看也需要三年左右。

所以,集中精力做电动的日本车企,能否推出让市场认可的产品,在智能化下半场,日系车又会如何出牌?或许正如内田诚所说:“面对移动出行领域的快速转型,我们必须采取果断行动。”

文/亦林

编辑/赵一棠

相关阅读
“苦战持续”:日系车企三强2024年在华销量集体下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1
“逆风”向欧 电动化迷局下中国车企如何突围欧洲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9-24
日系车企三强二季度财报:丰田最赚钱,日产最糟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8-13
三菱、本田、日产欲“组团”?日本车企或形成两大联盟 力拼全球电动车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7-31
日系车企半年考:神话不再?降价未能挽回在华销量颓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7-16
中国汽车“卷入”日系车的后花园
第一财经 2024-06-10
不敌中国车,日媒曝日产、本田等日本车企拟“削减在华产能”
观察者网 2024-03-14
东京车展启示:日系车向大势低头了么? | 湮灭与新生
​第一财经 2023-10-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