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幻产业 不少于300家科幻企业将集聚石景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6 21:16

微信图片_20240426211017.jpg

超200家科幻产业企业和机构在石景山区集聚,数量居全市首位。4月2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石景山区了解到,2020年以来,石景山区瞄准科幻产业发展新赛道,目前,石景山区出台“科幻16条”,组建了全国首个“科幻产业联合体”,成员企业已扩容至66家。一座蕴含科技创新前景的“京西科幻之城”加速崛起。石景山区推动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的金安科幻广场建成投用,未来将集聚科幻企业不少于300家。

推动10万平方米的金安科幻广场建成投用

加快产业布局,集聚重点项目。作为科幻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依托,石景山区推动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的金安科幻广场建成投用,通过搭建产业服务平台,落地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初步形成了“内容创作+IP转化+影视特效制作+硬科技+沉浸式体验”的产业发展格局,科幻产业链条在这里不断延伸壮大。

微信图片_20240426211007.jpg

在科幻产业技术端,重点围绕基础设施、终端交互及平台工具等环节进行产业导入,聚集芯辰科技、西克魔迩、北极星途、元旭半导体等一批创新企业。全景声科技、瞰瞰智域、全息威睛、傲雪睿视、凌宇科技等围绕AR/VR终端以及人机交互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其中,全景声是国内第一的完整全景声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瞰瞰智域以光学影像技术为核心,提供的全栈式光学影像解决方案和产品已经应用到车载、IoT等领域行业头部品牌。

微信图片_20240426211012.jpg

在科幻平台工具层,围绕数字内容制作、建模驱动渲染、AIGC等技术领域,引入渲光科技、悠米互娱、天图万境等企业,其中渲光科技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3D实时图形引擎,使其能够为各行各业提供自主可控的引擎产品和技术服务,其旗下Lumverse3D图形引擎是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平台大型3D图形引擎。

在科幻内容端,刘慈欣、王晋康等大师工作室入驻,青睐视界、天图万境等采用创新技术进行新型数字内容创作,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幻研究中心、正负极、微像文化等科普研究和宣传引领者在园区扎根,石景山区已初步形成“内容创作+IP转化+影视特效制作+硬科技+沉浸式体验”科幻产业协同体系。

“奇幻湃科幻探索馆”将亮相

首钢园内,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吸引了众多科幻企业落地。昨天,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位于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一层的“奇幻湃科幻探索馆”将于2024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期间亮相,运用领先全球的电影工业技术和数字交互技术,探索馆为科幻爱好者带来《太空救援》《太空恐龙基地》等沉浸式科幻体验。

微信图片_20240426211021.jpg

奇幻湃科幻探索馆位于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一层,目前探索馆共设置“太空救援”和“太空恐龙基地”两个主题,体验时长均为15-20分钟。

微信图片_20240426211027.jpg

在《太空救援》,体验者的任务就是加入太空救援队,登上太空,操控返回舱对接空间站,进入生物基地重启控制系统。体验者需要手动操控控制杆完成与空间站的对接;运用舱外机械臂启动备用太阳能帆板;寻找重启密码重新启动控制系统;体验者根据线索获得控制生物的数据,完成任务!在《太空恐龙基地》主题,可体验尝试各种办法安全通过凶猛的肉食恐龙关养区。

微信图片_20240426211031.jpg

数字直播基地位于中关村科幻产业大楼地下一层,共有6个数字人直播间。直播间搭载聚力维度公司研发的“数字演猿”数字人直播系统,该系统通过单目摄像头进行动作捕捉,可以精确还原“中之人”(动捕演员)的面部表情。6个直播空间分别独立,可满足6场不同的直播需求。

微信图片_20240426211036.jpg

在科幻场景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已落地科幻应用场景11项,其中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RE睿·国际创忆馆、百度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场景及“北京元宇宙科技展示体验中心”构建起“技术+文化+场景+服务”产业发展格局,为市民带来了丰富的科幻体验。

将集聚科幻企业不少于300家

4月27日,2024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将在石景山首钢园开幕。石景山区将全力运用好中国科幻大会成果,充分利用大会带来的资源要素“虹吸效应”,发挥科技支撑科幻发展与科幻引领科技创新的互促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融合互促、创新协同的科幻产业生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产业引领力、经济带动力的科幻产业集聚区。

石景山区将继续瞄准科幻技术、科幻场景、科幻文化和科幻服务及相关细分领域,积极引进沉浸式体验支撑技术、装备产品、体验应用、内容原创和专业化运营企业和机构,集聚科幻企业不少于300家。强化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围绕新型显示技术、渲染处理技术、感知交互技术、计算和传输技术、内容制作技术等科幻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每年实施科技专项不少于10项并争取国家、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落地。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成立研发机构,建设科幻及相关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争取市区共同支持做强首钢园科幻产业集聚区,支持产业二期载体建设落地。推动科幻产业协同元宇宙、WEB3.0、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产业领域,建设一批产业协同创新基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黄亮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