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春而食,又到一年“食春季”。随着气温回升,清明过后,北京新发地市场各类蔬菜供应量增大,部分蔬菜批发价格回到“2元”时代,此外藏于枝头与田间的各类美味勃发,香椿、蒲公英、花椒芽、油菜花、苏子叶、蚕豆等一大批时令蔬菜抢“鲜”上市,让市民的餐桌“春意盎然”。
4月11日上午8点,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新发地市场看到,商户郑海的摊位上停放的5吨货车里,销量早已过半,苦菊、生菜、油麦菜、蒿子杆四种蔬菜透着一股鲜灵劲儿,被干净整齐地装进泡沫保温箱,底部还垫着冰瓶保鲜。“清明过后,像河北、沈阳等产地的叶子菜大批上市,这几种蔬菜批发价都回落到每斤2元左右,而且菜很新鲜干净,卖得特别快。”郑海介绍,他通常每天有2至3车冷藏车,运输15吨左右的叶子菜从山东、沈阳等地发出,凌晨2点左右到市场,很多北京周边地区的超市也都来上货,一般到中午前后就卖完了。
随后,北青报记者来到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特菜销售区,这里饱满的春笋包着土黄色的外衣,鲜嫩的香椿看起来要“鲜掉眉毛”,蚕豆也是翠嫩欲滴,各类春菜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显眼位置。在众多春菜中,香椿被称为第一鲜。在新发地市场经营特菜的商户王菊花说,作为春天独有的美味,香椿受限于仅有2个月采摘时间,难以长时间供应,且价格也像过山车一样,因此即便价钱比普通的蔬菜贵一点,也还是会受到市民欢迎。她介绍,香椿种类较多,其中红油香椿香味更浓,含油脂较多,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据北京新发地市场总经理张月琳介绍,4月10日,新发地市场蔬菜上市量为2.47万吨,加权平均价为3.27元/公斤。目前,新发地市场蔬菜的主要产区为山东、河北、湖北、福建、云南等地,北方地区的蔬菜则以大棚蔬菜为主。近期,蔬菜整体价格进入季节性下降区间,部分蔬菜价格降幅比较明显,例如北方大棚产的香菜、韭菜、茴香、小菠菜、小白菜、油麦菜等,其他蔬菜价格保持稳定。菜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温回升,利于蔬菜生长,产量增大,价格相应随之下降。
鲜嫩营养的春菜,吸引了各大超市、菜市场等渠道的商家也前来新发地市场上货。“现在流行吃‘春’,很多消费者都想尝一下鲜。还有一些年轻人现在愿意下厨,天天变着花样吃,很多春菜在线上卖得特别好。”一家知名超市的采购人员也跟北京青年报记者交流着“春日”食谱。“春笋和排骨一起煲汤,在汤里再放几片腊肉非常提鲜。像香椿芽凉拌或者裹面炸着吃,苏子叶拌黄瓜、水芹肉丝、清炒菜心等家常菜,一桌子全都是‘春天’的味道。”
来逛市场的“90后”市民牛女士说,春季吃应季鲜嫩春菜可养生,春菜价格较普通蔬菜稍高一些,但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近日才吃过春笋、芦笋,她又下单买了藜蒿,准备炒腊肉。
在新发地市场水果交易区,应季水果陆续上市,海南产的椰子、菠萝,大连的樱桃,四川攀枝花的枇杷、云南的葡萄,福建的荔枝,丹东都蓝莓等,进口水果则以泰国都榴莲、越南的火龙果为主。张月琳介绍,4月10日新发地水果上市量为1.3万吨,加权平均价为8.64元/公斤。交易量比较大的有耙耙柑、西瓜、草莓、香瓜、香蕉。“总体来看,近期国产水果上市量越来越多,进口类的水果处于淡季。”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农产品产地逐步北移,北方产区的重要性愈加突显。特别是河北地区的战略意义更为显著,为了提高农产品供应的可控率,新发地在河北建设了7个分市场和47万亩的果蔬种植基地,构建京津冀一体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据张月琳介绍,河北蔬菜2023年在新发地市场的占比为21.5%,居全国首位,充分发挥了环首都保供基地的重要作用,彰显了区位优势。他同时表示,新发地今后将会进一步加大在河北的投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丰富首都人民的餐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