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高敏感宝宝如何长大?
天天精彩
2024-04-09
+ 关注
那只是未经管理的自己,我们终会长大,接受教化

◎林特特

几天前,我所在的校友群,忽然热闹起来。

起因是,一位师姐将她在女儿十八岁成人礼时,写的信,公之于众。师姐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是一名资深中学教师及班主任;女儿长到十八岁,做妈妈,她自然也是资深的。

师姐的信写得好,信中,最让我难忘的字眼,是师姐对女儿的定位。她不止一次称女儿为“高敏感宝宝”,不断提及“作为一个极度敏感的孩子,你该如何如何”,“情绪内耗”“情感波澜”等词出现频率颇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封信,被群中各位当了父母的校友们热议,纷纷鼓掌。

“我家那个,也是高敏感宝宝。”A表示。“救救我,我正处在水深火热中,每天孩子放学,都像开盲盒,可能她又因为一点点小事,嚎啕大哭,一晚上她什么都干不了,无法学习,一晚上,我也什么都干不了,全在安慰她,和她辩论。”B洋洋洒洒一大篇,在群内哀叫。

师姐和我们聊了会儿,晒出一张海报,海报上印着二维码,扫码可以进她创建的某社区。

我没有进师姐的社区,可我陷入对往事的回忆。我曾是一个高敏感宝宝吗?当然。

举个例子,我中学时,成绩不好,一次,我问邻座男生,一道数学题怎么做,对方显出不耐烦的神色,我便感到受伤。接着,后面的课,我完全听不进,回家后,在无人处哭泣,该睡觉了,我彻夜不眠,那一夜,流泪到天明。

在此之前,我会因为一位女同学突然转学而伤神,明明我们之间交往很浅,甚至只说过几句话。但我不能接受分别,不能接受只是一个假期没见,开学时,老师告知我们,“谁谁走了”,一走,一生,可能再也不见。

在此之后,我上了大学。一个屋七名女生,开始甜如蜜,每个人对每个人都敞开胸怀,没有秘密。很快,我察觉她们似乎对我有诸多不满,因为从七人行,变成三三两两行,有时,每个三,每个两,都没有我;有时,她们说着说着话,我推门进来,她们的聊天却戛然而止。是针对我吗?是我哪里做得不好吗?

少女时代的高度敏感、“难伺候”,让我的父母,对我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我的妈妈是暴脾气,她坚信,孩子的情绪,没有一顿胖揍是解决不了的,如果还不行,那就两顿,打到服为止。我的爸爸年轻时是文艺青年,年纪变长成为文艺中年,他为我讲道理,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他用极大的容忍和没有时间限制的陪伴,等我情绪过去。因为应对方式不同,我的父母之间屡屡起冲突,“都是你惯的!”我妈常用谴责语,“闺女发脾气的样子像不像你?”我爸总能找到突破口,回击我妈。

我在成长路上,就这么磕磕绊绊,我的家人为之烦躁、吃苦,当我从原生家庭中走出,奔赴更宽阔的天地,遇到的人,也大多和我父母对我的态度类似。一些人如我妈,面对无法控制情绪、高度内耗的我,露头就打,毫不留情,以我的前领导,某某同事为代表;另一些人如我爸,总是善心以对,耐心以待,他们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恩人。更多和我有亲密关系的人,从“我爸”变成“我妈”,起初,会忍耐、等待、哄,渐渐的,失去耐心,与我对抗、争吵、“随你去吧”。

慢着,“高敏感”的那些年,高敏感本身,对我来说,真的毫无益处,只有害处吗?并不。

男同学一脸不耐烦,拒绝给我讲题的那天,我虽彻夜未眠,流泪到天明,可从那天起,我发奋读书,发誓不能再让人因成绩看不起我,后来我能读大学,继续深造,全拜他所赐,日后,我遇到过类似的事,几乎每一次人生的奋起,都与高敏感绑定的高自尊相关。

是的,正如师姐的定义,高敏感宝宝,患得患失,容易焦虑,我无法控制我澎湃的情绪,那总要做点什么吧?做点有用的事,做点消除焦虑的事,做事本身最能缓解焦虑。

女同学转学,令我神伤,也令我在离愁中,写出平生第一首诗,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由此而生。许多年后,当我以创作为业,接到一家唱片公司的邀约,年少时的那首诗,我还记得几句,再添新句,写成一首歌词。

我后来能以创作为业,全因我的高敏感。在职业生涯中,我发现,高敏感带来的脆弱,其实只要善用它,它就能成为从业利器,自带的优势。比如,你会因为一件事落泪,不如,刻意留心,研究一下,是什么让我落泪?我因哪个点忽然就脆弱了?这个点,也许就是创意的种子。而你总在类似的点脆弱,类似的点,就会成为你创作的母题。

而遭遇一系列社会毒打后,因为敏感,因为玻璃心,因为求被重视,室友整顿过我,男朋友怒斥过我“太作”,同事曾认为我“矫情”,领导说过“难道还要哄你”,我意识到,不克制敏感,敏感就会成为做事的障碍;不克制敏感,别说维系亲密关系了,你可能成为亲密关系绝缘体。

校友群中,人声依旧鼎沸,师姐还在和高敏感宝宝的家长交流。多年教育经验是她的底气,她安慰大家,“别担心,高敏感的孩子一样会好好长大,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耐心,承认多样性,允许个性,引导个性。”

我和某中学同学就此话题聊了会儿,我说,我当年就是个高敏感宝宝,同学诧异,“开什么玩笑!”紧接着,她一拍脑袋,“对啊!还记得你小时候性格多么讨厌!”

我不觉得,我幼时多么讨厌,那只是未经管理的自己。我们终会长大,接受教化,性格特质哪有好坏,只有用对或没用对。

相关阅读
随笔|按“味儿”找伴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3
随笔|按“味儿”找伴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3
随笔|鹿鸣:意想之外的遭遇
作家联盟 2025-01-11
随笔|梦中穿越 解锁成年视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1
随笔|梦中穿越 解锁成年视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1
敏感不是错!让我们一起走进“高敏感”人群的内心世界
健康上海12320 2024-10-20
随笔|人间草木:马兰菊原来是春天的美味
汪迷部落 2024-05-29
随笔|你才是我的贵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