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两会过后看中国经济 外资机构对前景乐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0 15:08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将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近期,不少知名外资机构的专业人士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他们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认为两会传递了积极的政策信号,并提出了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措施,有效增强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增长预期目标定在5%左右,与2023年持平,这是在过去10年中,中国政府第二次没有下调GDP增长目标,且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期的4.6%。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主要新闻发布会,以及部长通道集中采访等透露出的重要信息,汇丰环球研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晶认为,中国今年有能力达到GDP增长预期目标。

汇丰集团财务总监艾桥智(Georges Elhedery)近日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正在迈向更成熟的发展阶段,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经济增长,汇丰非常看好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

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侧重于消费、服务业和高价值、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比如电动汽车和电池。“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这让我们有足够理由看好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艾桥智说。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无论是设定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还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都向市场传递出了积极正向的意义,他也看好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财政支持力度将更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外资机构普遍认为,这表明今年的财政支持力度会更大。

刘晶表示,今年3%的赤字率、1万亿特别国债以及3.9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与去年相仿(2023年:3.8%赤字率、3.8万亿地方专项债),但实际上财政支持力度更大。具体来说,考虑到政府利用财政“四本账”以及各种预算调节基金的调入调出,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实际收入与支出之差距(广义赤字)预期在GDP中占比8.3%,高于2023年的7%。

对于2024年预算赤字率设定在3.0%左右,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今年的财政支持会比去年的力度更大、更积极。瑞银估算,2024年财政对经济的支持会使GDP扩张1个百分点以上。

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

在两会期间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目前,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是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均衡投放,实现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刘晶认为,这释放出明显的货币政策宽松信号。她预期今年仍有50个基点降准,并通过其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释放流动性。在美联储开启降息通道之后(汇丰预期美联储或将在今年6月第一次降息),中国央行可能在下半年降低政策利率20个基点。

汪涛也预期今年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尤其是下半年美联储如果开始降息的话,这个空间会更多一点。“我们的判断,在基准情形下面,人民银行还会有降息,下调政策利率10-20个基点,同时我们觉得可能还有50个点降准的空间。”汪涛说。

她还认为,央行会用各种流动性工具来保证流动性的充裕,预计今年的信贷增长能够保持跟去年差不多的水平。

消费等重点领域要关注政策落地发力

随着2024年两会落下帷幕,接下来最大的看点是关注各类政策如何落地并同向发力,确保平稳的经济结构转型。在消费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2023年,国内消费贡献了超过80%的经济增长。汇丰预期,2024年的消费同比增长仍将达到7%,主要动力来自于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尤其是持续强劲的服务性消费带动其他领域的复苏,以及在新的房地产发展模式下市场企稳带来的信心修复。投资方面,大规模设备更新以及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将支持制造业投资的增长。同时,政府增加保障房供给,无论是通过新增保障房建设或者吸纳部分商品房并改造为保障房,均有望缓解商品房市场的压力,更快推进房地产市场企稳。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增长数字和预期目标都在预料范围里。”美林(亚太)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亚洲经济研究主管乔虹提出,跟一二线城市不同,三线城市或县城里反而出现消费升级的现象,流行从一二线城市代购;此外今年春节假期,国内游客人数和消费也恢复得非常好。这些都说明消费需求仍然存在。“我认为当前消费者信心疲软仍然是一个主要障碍。”乔虹希望,未来可以看到更多提振信心的措施,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提升各行业生产效率

“新质生产力”写入了今年两会的报告,成为一个新热点。

“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我们有时候会有一个误解,觉得这是新的一些行业,但它其实包括了传统行业的升级,包含了能够提高生产力和全要素生产力的一些行业。从全要素生产力的角度来说,其实是资源的更优配置。”汪涛指出,资源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原料、科技等等各方面,应该说创新是比较重要的部分,但这个创新并不是都在一个新的行业,汽车行业的创新现在也可以使得中国的汽车行业有非常大的面貌的改变。

从中长期来看,刘晶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科学技术的突破为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人工智能+”行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门槛更低,成本也更可负担,可使更多企业从中受益。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人工智能+”将为各行各业的效率提高,注入更多的发展动能,尤为值得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政策“组合拳”效力持续释放,外资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央视财经 2024-10-20
半两财经|唱多中国 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7
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之“势”从何而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19
两会中国经济问答|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引资态势和未来前景?——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八
新华社 2024-03-11
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促进青年就业,怎样打开新空间?——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六
新华社 2024-03-10
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中国如何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新华社 2024-03-07
中国如何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三
新华社 2024-03-07
如何看待中国物价运行态势?——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之二
新华社 2024-03-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