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多个全国第一 广州“科技力”这样炼成
南方都市报 2024-03-06 11:06

2023年,广州科技创新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2023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广州是过去一年独角兽数量增长最快的中国城市;是全国唯一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八年稳定增长的一线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当年拟认定数量首次突破5000家,总量突破1.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量居全国第一。

广州正在构筑一条创新链与产业链不断交织之路。近年,广州着力构建“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城市。

这一系列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不仅与广州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紧密结合,也巩固了广州在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的一线城市地位。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

“广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四年居第2位,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跃升至全球第8位……科技创新排名稳居前列的背后,是广州科技“硬核”实力的体现:2023年,广州R&D经费投入988.36亿元,居全国第四位。其中,企业是拉动R&D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2023年,广汽集团锚定智能新能源主航道,自主研发累计投入超450亿元,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专利1.8万多件;光为科技经过6年多奋战,成功研发并量产十一款世界领先的光芯片及几十款光模块;小鹏汇天技术研发投入占比超过总投入的80%……

“省了技术创新的钱,就断了明天的路。”广州数字科技集团董事长黄跃珍如是说。广州开展“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精准化对接活动,推动企业和平台全方位技术研发合作,现完成120项技术成果的对接,30余项技术已达成合作。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协同攻关逐步成为常态。比如,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加强和省内大学及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畅通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提前布局硅基光电子特色工艺。金发科技带动上下游共同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协同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2023年7月,广州出台《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目前,15家在建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共牵头承担国家、省项目66项,获支持经费1.1亿元,累计创办企业106家。

“我们计划与广东省特别是广州市、海珠区10余家龙头企业深入合作,打造高水平联合研发中心。”琶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远清表示,将基于合作企业需求开展研发,实行双主任制度,双方共同投入资金,联合招聘研发人员,知识产权共享,成果优先在合作企业转化或者应用。开学一年多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与上千家企业进行产学研对接,与百余家领军企业和知名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与近10家行业龙头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成立近20家公司。

广州市正在研究制订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并推动成立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联席会议。据悉,相关政策将进一步实现突破,如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各项制度扎实落地,建立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的首轮投资机制,确保科技成果从源头上更加符合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等。

产业科技向“新”而行

颠覆性技术创新园开工建设

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广州产业科技不断向“新”而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这三大新兴支柱产业,逐渐成长为广州产业结构中的“中流砥柱”。

作为广州支柱产业的“老大哥”,广汽集团正大步向“科技广汽”迈进。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将着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和智慧用电服务产业,实现“从矿到桩”的一批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云从科技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帮助制造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粤芯半导体则推动“汽车与芯片、新能源与芯片”双链协同,开放产线资源,为国内装备材料提供量产验证场景。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也是广州当前的发展思路。过去一年,广州出台高企“26条”,发布拟上市高企百强榜单,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面向未来,广州聚焦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日,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园开工建设。在首批国家颠覆性技术项目中,广州以4个项目入选,居全国第二。这些都是广州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道路上走前列、挑大梁的坚实底气。有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7%,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1.3万家和2.1万家,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22家、增量全国城市第一。

投资广州项目130个

科创母基金已落地29只子基金

当科学家与企业家“双向奔赴”,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政府部门的支撑路径也更加明晰。

在2月27日举办的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创新驱动发展分论坛上,广州市各区领取了2024年科技企业培育任务书,这是广州惠企、暖企,尊重、爱护企业家的郑重承诺。但要想进一步打通知识和产业化之间的层层阻碍,还需要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产业创新。

2018年在广州南沙成立,2022年一跃成为国内第三方供应链排名第一的碳化硅主驱模块供应商,广东芯聚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已成为广州“芯”势力的一颗明星。在“强芯稳链”前瞻布局的背后,有着一只名为科技金融的“隐形推手”——由广州市政府出资50亿元、广州市科技局牵头设立的科技创新母基金。

目前,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已落地29只子基金,子基金实缴规模超215亿元。在投资广州的130个项目中,云从科技、广钢气体、多浦乐电子已上市。

以投资促创新,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界的共识。“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链主企业的力量,并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尽量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即通过投资拉通生态产业链。”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姚志强表示,将投资成立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孵化培育产业链生态,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我们要设立创投基金,从资本的角度助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琶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远清也表示,将建立琶洲实验室产业园,基于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来自联合研发中心的成果和展览展示中心的成果,孵化一批人工智能高科技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王德保也表示,将组建资产管理公司,以省财政资金“补改投”首批试点为契机,围绕重点成果进行市场化投资,形成直投种子天使、国创基金VC风投、外联基金PE价投的投资孵化链条。

文/王美苏 钟丽婷 郑雨楠 夏嘉雯 伊晓霞 蒋臻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广州:着力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科技日报 2025-01-09
让科技成果不再“沉睡”该如何发力
光明日报 2025-01-07
创交会首日签约额超200亿 首次实行市场化办会 数百家科技企业参加
广州日报 2024-09-26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广州百亿天使母基金已完成多个投资决策
第一财经 2024-09-17
《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推出多项全国首创制度措施 以立法为科技创新“松绑”“赋能”
南方日报 2024-08-07
为科技成果转化“修渠引水”
经济日报 2024-08-04
让经费使用更便利 广州出台多项政策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并推进产权改革
南方日报 2024-07-19
雄安新区多方举措协同发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河北新闻网 2024-06-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