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吹捧降智大女主,不如看看玛蒂尔达的成长
北青艺评
2024-02-13
+ 关注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是音乐剧《玛蒂尔达》送给观众最好的礼物。此剧改编自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同名小说,他的另一部代表作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玛蒂尔达》自2010年在斯特拉福新庭院剧场首演以来获奖不断,将托尼奖与奥利弗奖收入囊中。这大概就是童真的魅力,即便是孩童的忧愁也引人驻足。

智慧与童真的化学反应

不到五岁的玛蒂尔达博览群书,聪明机灵,数学计算能力远超常人,阅读量之大令成年人汗颜——从拉迪亚德·吉卜林读到格雷厄姆·格林,为了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原版小说还自学了俄语。“从剪下脐带的那一刻起,我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了彰显玛蒂尔达的非凡才华与强大心智,该剧为她设置了大段的内心独白与独唱段落,天才少女的形象得到不断强调。

可她的父母沃姆伍德夫妇并不喜欢这个聪明绝顶的孩子,甚至是厌恶。他们将这个孩子视为伤口愈合时的结痂,暂先留着,来日再剥下扔掉。他们不仅逼迫玛蒂尔达看电视,还将她送进最残酷的学校。无论是弥漫家中的反智庸俗,还是学校中的暴力压抑,都让她内忧外患,生活布满阴云。

玛蒂尔达怎能甘于这样的生活?于是聪明的大脑开始高速转动——她应对攻击的方式,就是反击。

当玛蒂尔达突然发现自己拥有超能力,神童的斗智生涯有了质的飞越。强力胶、染发剂、隔空写字等反击事件接连发生,不仅营造了活泼的舞台氛围,也勾连出一条清晰的成长线索。

但成长,从来就不是一个轻松的词汇,尤其是对玛蒂尔达这样过分早慧的孩童而言。《玛蒂尔达》最令人欣慰之处便在于赋予童真以力量,在智慧与童真这一组混合试剂的化学反应下,家庭与学校里那些令人厌烦的日常困境显出了妙趣横生的魅力。该剧用相当的唱段篇幅来表现儿童对成年世界的讽刺与批判。剧中的烟花短暂照亮了舞台,这场美丽的童话也照亮了成人世界的刻板与阴翳。由此,玛蒂尔达父母与学校校长这些“反派”显得十分滑稽,而非面目可憎。

秋千轻轻荡起,《When I Grow Up》唱段随之而来,这一幕可称为全剧的高光时刻。上下摆动的不仅是童年时光的雀跃,更是步步成长、走出逆境的勇气。“当我长大了,每天都可以吃着糖果去上班,可以熬夜可以一觉睡到大天亮”——随心所欲,做爸爸妈妈不允许的事情,这不仅是玛蒂尔达的心愿,也是每一个已经成年之人的心愿。

童话本就包孕着反抗精神

四岁零三个月的玛蒂尔达最喜欢的书是《秘密花园》,因为其中充满了秘密——锁着的房间、大墙后的花园,孩童的纯真与秘密奇妙地联结。而真正改变玛蒂尔达人生的书籍是《远大前程》。狄更斯为皮普写下的成长历险记成为指引小女孩奋勇前行的旗帜,让她在“艰难时世”中仍能期许“远大前程”。

童话,包孕着反抗的火种,迸射出溢满整个舞台的星光。剧目宣传海报清晰直接,主人公叉腰立于海报中央。叉腰是孩童式的反抗姿态,是面对逆境的不妥协,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勃勃生机。玛蒂尔达不仅勇敢地反抗着自己生活中的条条框框,也给予身边人以反抗的力量。当玛蒂尔达与蜜糖老师齐声说出“她们找到了彼此”的刹那,舞台上散发的是关乎理解的光辉,也是对反抗力量的再次强调。

电影《魔发奇缘》中,乐佩为了保护尤金性命、逃脱巫婆管制,对巫婆说:“我会用尽余生反抗你。”这是乐佩“最公主”的瞬间,反抗精神让这位公主在迪士尼谱系中显得坚韧有力、与众不同。反抗,也是玛蒂尔达除了聪明之外最动人的特质。美国学者杰克·齐普斯在《作为神话的童话作为童话的神话》一书中曾仔细梳理童话的起源,并指出:“文学童话的体制化始于17世纪的沙龙,那时不但其听众是成人,而且其起因也是贵族女性为了思考和表达她们对于另一些不同于男性为她们规定的社会选择的需求。以高雅语言讲述的童话是女性借以想象其生活可能得到改善的途径。”不难看出,童话这一体裁的诞生便蕴含着反抗精神。当玛蒂尔达的故事以这样的体裁形式来呈现,故事背后的寓意便得到了进一步强调。

以牙还牙之外有广阔世界

剧目在结尾设计时还是手下留情了。黑手党的到来让玛蒂尔达获得了一个能够惩罚父母的机会,但是聪明的女孩思考片刻后放弃了具体行动,因为成为彼此的家人本就已经是一种惩罚。玛蒂尔达还是比我们聪明,她非常清楚,“爽剧反杀”只会在影视剧中放射光彩,恒久忍耐才是面对现实生活的法门。狄更斯也深知这一点,《远大前程》的前半段是皮普经历重重困难在城市立足,而结尾则是过尽千帆的皮普回到淳朴的乡间,拥抱自然。天真的皮普即便经受各种磨难与创伤,却始终保持一颗善良之心。这不仅是狄更斯送给笔下人物的礼物,也是罗尔德·达尔借来送给玛蒂尔达的礼物。而且聪明的玛蒂尔达一定知道,以牙还牙之外有更广阔的世界。一直反抗他人不如积极拥抱自己,她即将跨入真正属于她的生活——她自己选择的生活。

近年来大女主剧集不断涌现,渐成影视行业大势。可出现越多越令人焦虑,例如《以爱为营》《一念关山》,看似女性人物成为剧集主要刻画对象,实际上女性角色依然只是作为男性权势、才能的美丽附庸。红袖添香式的无聊套路常演常烂,“倾国倾城”这样的肉麻台词与为家国奋斗半生最终却为男主殉情的狗血情节,都令“大女主”这个词汇逐渐沦为笑柄。与其吹捧那些自诩独立前卫的降智大女主,不如看看这个成长过程中充满疑惑的小女孩玛蒂尔达——至少这个五岁的孩童知道“只有我,可以改写我的故事”。道理并不高深莫测,但真诚袒露已足够动人。

文|赵晨

供图|七幕人生

编辑/于静

相关阅读
“吊打主人”的司卡班,被狠狠偏爱的小人物
曹雪盟 2024-11-04
UFC|苏木达尔基10月迎战约翰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8
现场|苏丹北达尔富尔州首府遭袭致23死60伤
新华社 2024-08-06
奥赛博物馆会给中法两国元首夫人哪些深刻“印象”?
将行 2024-05-08
镜观世界 | 伊朗布什尔市掠影
新华社 2024-05-03
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吊唁达苏项目遭遇恐袭事件遇难中国公民
中国驻巴使馆 2024-03-27
《海王2》:虽不出错,也不出彩
北青艺评 2024-03-11
扎尔达里当选巴基斯坦新任总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