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管理的公告,其中提到,禁止学生携带不符合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易引起暴力等不良行为倾向的儿童和学生用品进入校园;对使用时存在安全风险或易引发暴力倾向的儿童和学生用品以及类似新产品,如圆珠笔刀、萝卜刀等,不得在营销时宣传暴力内容和做错误的诱导性示范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儿童和学生用品产业蓬勃发展,安全问题随之增多。比如,一些孩子沉迷于塑料仿刀玩具“萝卜刀”,模仿暴力镜头对家人随意戳、刺;误食磁力珠、磁力笔零部件,导致肠道穿孔;用添加有毒硼砂的水晶彩泥做手工,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一段时间以来,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造成的安全事件频现,相关安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紧攻坚,堵漏洞、强弱项,筑牢安全防线。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21—2030)》明确提出,预防和减少产品引发的儿童伤害,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此番出台的公告,一个突出亮点是,聚焦重点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管理,火力更加集中,也便于在实践中依法推动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比如,随着社交平台兴起,一些网络博主推荐的“网红”玩具和文具,看似光鲜亮丽,实则不符合安全规定。对此,公告强调“电商平台应当加强对平台内儿童和学生用品经营者的检查监控,禁止销售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品”,这也再次表明电商平台在加强重点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责任,体现了压紧压实电商平台安全主体责任,推进源头治理的鲜明态度。
此番公告的另一个突出亮点是,采取“概括+列举”的方式明晰相关各方责任,既凸显了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又突出了重点所在;既有很强的指导性,又有具体的操作性。比如,公告明确,生产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和和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并强调在产品使用说明书和标签标识中明确注意事项,要求在“显著位置标注”,这不仅有助于引导生产方依法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更传递了“严监管”信号,表达了从源头治理不安全儿童和学生用品的坚定决心。
又如,为突出安全管理重点,公告具体列举了使用时存在安全风险或易引发暴力倾向的儿童和学生用品以及类似新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圆珠笔刀、萝卜刀、激光笔、水晶泥、磁力珠、鼻吸能量棒、火漆印章、儿童真煮厨具,要求“不得在营销时宣传暴力内容和做错误的诱导性示范”,重申了销售的红线问题,为相关经营单位敲响了警钟,也彰显了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的辩证思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场监管、教育、工信等部门应当主动担当作为,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执法协作,坚决依法严惩违法行为,以儆效尤。各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孩子们增强质量安全意识,不购买使用不符合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易引起暴力等不良行为倾向的儿童和学生用品。同时,从严把“校门关”入手,助推安全管理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管理,关系到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带关千家万户的幸福,须臾不可松懈。各地坚持凝心聚力,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家长、社区、社会各方的监督作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定能走好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一盘棋”,拧紧 “安全阀”,护航“祖国花朵”平安健康成长。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