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出现了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问题,临床上会出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等治疗效果均不佳的情况
■耐药后的有效治疗方式是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但可能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
今年开学后,支原体感染陆续高发,多家儿童医疗机构门急诊就诊人次攀升。最新一周数据显示:急诊人数略有回落,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急诊日均减少100余人次。为何今年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加?用药后仍没起色是怎么回事?激素应用到底该怎样看待?记者采访儿童医学专家求解。
为何今年患儿明显增加?
以儿童医学中心数据为例,今年7月以来,该院呼吸科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就有近400名;与往年相比收治占比翻了一番。“肺炎支原体感染呈地区性传播,每三五年会出现一次周期性流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内科主任殷勇介绍。
殷勇说,肺炎支原体感染后1至4周(平均潜伏期21天)出现症状,初始干咳、低热、乏力、头痛,缓慢发展为高热和持续咳嗽。这些症状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值得注意的是,5岁以下儿童的表现与大龄儿童不同,可为轻度,可能不导致肺炎,而呈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打喷嚏、鼻塞或流涕、喉咙痛、流泪、喘息、呕吐或腹泻和不伴发热。
天天挂水,怎么不见好?
家长们可能疑惑,“孩子头孢和阿奇霉素天天在挂,怎么就不见好?”“治疗五六天了,胸片怎么还没进展?”儿童医学中心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静说,这些常见问题触及目前肺炎支原体治疗的核心问题,即“耐药”。
肺炎支原体的结构缺乏细胞壁,所以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存在固有耐药性。张静说,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出现了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问题。临床上会出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等治疗效果均不佳的情况。一个令人担忧的数据是:目前在中国儿科就诊人群中,肺炎支原体的耐药率超过90%。根据本市近期的住院患儿检测结果来看,与该数据也基本吻合。
耐药后的有效治疗方式是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但可能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仅适用于8岁以上患儿。8岁以下患儿需咨询医生再给予药物治疗。
激素影响孩子身高?
感染支原体后,有的孩子会发生肺炎乃至留下后遗症。预防肺部后遗症,一些家长对应用激素有所担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青医生表示,病程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预防肺部后遗症的发生非常关键。
针对有些家长可能担心激素的不良反应,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何雯医生澄清:糖皮质激素本身是人体内源性的一种激素,在医生的监管下遵照科学的使用方法,其益处远大于存在的弊端。
家长们担心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生长障碍,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事实上,儿童的生长抑制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多见于需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常规激素治疗为甲泼尼龙,总疗程一般不超过14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微乎其微。
文/顾泳 黄杨子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