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客运站是提供道路客运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长期以来在服务保障公众出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为城乡居民提供长途交通服务。然而,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汽车客运站停运或搬迁转并的情况,“客运站要消失了吗”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受到各界关注。(11月1日《工人日报》)
汽车客运既事关经济发展,也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客运在实现覆盖面更广、通达率更高的同时,经营难以为继成为新课题。不少地方汽车客运站关停并转,一些客运企业出现亏损,被迫减少乃至停运车次。乘客数量下滑、经营效益下降、运营成本增加......众多汽车客运站面临着停运或搬迁转并的命运,一场“寒冬”正席卷汽车客运行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前汽车客运面临的发展困境,是道路客运供需关系深度调整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多和网约车、顺风车等交通新业态的兴起,叠加高铁动车的日益普及,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更加多元,汽车客运的市场萎缩在所难免。由于汽车客运大多实行政府定价,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公交均实行普惠票价制,致使经营者日常收入难以支撑支出,转型发展已势在必行。
有人认为,汽车客运经营者入不敷出,在居民出行方式多元选择已完全有保障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对其继续保留。不过,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汽车客运仍是向居民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有益补充,其使命远未结束。特别是在一些乡镇地区或交通发展相对滞后的三、四线城市,汽车客运仍是保障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渠道,“一刀切”地不将其保留,显然不是良策。换言之,破解汽车客运发展困境,不能简单地在“去与留”之间作选择,而在于如何走好转型之路。
应当看到,尽管汽车客运面临客源流失的危机,但危机也是机遇。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基调。面对困境,汽车客运经营者必须抓住这一行业发展趋势所提供的机遇,坚持以谋全域的系统思维,努力提供更多品类丰富、方式可选的品质化出行服务。
汽车客运的转型发展牵一发动全身,只有坚持系统思维,才能抓住整体和要害,切实破解发展转型瓶颈。从现实情况看,不少汽车客运站之所以被迫关停或转并,在很大程度上是经营者对如何转型发展被动应付,而不愿在系统布局上下足“绣花功夫”。鉴于此,汽车客运经营者更应在系统谋划方面久久为功。
实际上,不少地方已在这方面探索出了诸多成功经验。比如济南长途汽车总站推出“齐鲁出行”定制客运网络平台,旅客可根据个人需求就近选择地点、时间乘车;贵阳金阳客车站在客流密集地段设置多个服务点,通过变“一路直达”为“多点串联”,更好满足旅客便捷出行需求......这些创新实践,有效提升了公交车辆利用率,更值得借鉴和复制。
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汽车客运站转型,加快构建网络化、便捷化、多元化的客运站点服务体系,通篇体现了推进汽车客运转型发展的系统思维。汽车客运经营者要深刻理解政策内涵,在系统思维的指引下,切实做实型发展的“谋篇布局”工作,以更丰富更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
文/张智全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