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服是骑手们的专属服装,各家公司的样式、颜色各不相同。骑手数量众多,电商平台上有商家甚至做起了外卖骑手服装的生意。有网友发现,不少店铺里售卖的外卖服的图案和现实中外卖骑手的服装很像,评论区很多人在问,是不是所属公司一样,也有人在问,如何穿着外卖员的衣服拍视频。
记者调查发现,购买这些非官方渠道外卖骑手服装的人,有真正的骑手,也有不少想趁机浑水摸鱼的人,更有甚者是为了拍视频博取流量,拍摄的一些内容涉及社会敏感话题,极易引发争议。究竟是谁在网购假外卖服?
在电商平台输入“外卖服”,就会看到数十家售卖骑手装备的网店,价格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不设门槛,随意购买,有的店铺销量甚至超过2万。有商家介绍,店里的衣服都是拿正品打版制作的。
记者:有跟现在款式差不多或者一样的吗?
商家:有,价格是88元,与官网同款,质量很好,可以买一件回去对比一下。
评论区里有人在问能否通过公司的微笑行动来验证;还有人在问穿上去拿外卖会不会被发现。店铺客服说,经常有客户买来拍视频,一般拍视频都是买其中一款质量有保证的。
今年8月,一则“深夜外卖姐姐送餐下楼发现车被偷”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很多网友都愤怒地谴责小偷。根据发布者在短视频平台的IP地址,湖南怀化警方对这段视频的真实性展开了调查,传唤了视频中的女子周某。
派出所民警张悦表示:“发现这个视频以后,我们就调取了大量的报警记录,并没有发现外卖员电动车被盗的警情。虚假视频内容都是周某自导自演的,以她为主去编造这些剧情内容,因为拍摄需要其他人,她就把她老公杨某以及同为自媒体工作者李某叫过来,一起帮忙拍摄了一些虚假视频。”
这些虚假视频都是怎么杜撰并拍摄出来的?视频中的女子周某说,拍摄当晚,自己换上了网购的外卖员衣服后,便在小区门口开始拍摄女外卖员在马路上痛哭的短视频。“当时我们拍的时候还没有文案,然后回去找素材,想着如何匹配,刚好我就想着外卖车被盗的剧情。”
办案民警张悦说,整个拍摄过程中,周某的老公杨某还在出谋划策。“现在可以看出,周某的老公杨某对周某的表演看不下去了,于是他就教周某如何表演上下起跳的行为,比如自己很着急和失望的那种形态。后期周某在视频里面表现的在地上上下起跳的行为,应该是杨某教她的。”
民警审讯后还得知,在今年上半年,周某就曾因未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的标签,而被平台封号处罚。
其实,短视频博主选用外卖骑手作为剧情人设并不少见。9月,外卖员爬泰山送键盘获500元跑腿费一度成为热点,事后澄清其实是某键盘品牌策划的直播带货。外卖小哥陈良宇表示,平常刷手机的时候也会被推送这样的短视频,但一看就知道是“剧本”。
陈良宇说:“现在网上外卖小哥的衣服也好买,拍视频时编一些奇葩的故事,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比如,泰山外卖员的跑腿费是500元,我们知道,订单平台根本不会这样派单。还有的视频拍外卖的优惠信息等,穿外卖服,搞得跟有内幕一样,外行人以为是真的,按视频的方法操作,大部分其实什么都没有,我觉得这样影响了我们的形象。”
除了有人网购骑手服摆拍赚取流量,还有人买假外卖服是为了逃避安保检查,寻找作案目标实施盗窃。在石家庄打工的男子赵某为了挣“快钱”,多次到某公寓楼内盗窃客房里安装的投影仪。为掩人耳目,赵某特意穿上了外卖员服装。深圳一男子冒充送餐员偷吃外卖,胖了几十斤,作案数十起,从未失手。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他们表示如果在小区看到穿着外卖服的人,就不太会怀疑真假问题。
市民甲:看到是穿着送餐服的外卖员进来,就很少关注进来的人是否是真假送餐的。
市民乙:他们进来了,不会特意去看到底是送餐员还是其他人员,穿了送餐服之后就不会有太多防范。
据某外卖平台骑手站点工作人员张先生介绍,平台骑手的工作服都来自官方渠道的骑手商城,并未授权其他渠道售卖,对售假者和冒充骑手的打击也一直在进行中。
张先生介绍:“关于众包骑手的工作服,我们都是建议骑手在App内的骑手服务商城买。比如买夏装,平均二十元左右。因为是批量定制的,与电商平台很多假的骑手服相比,价格要更低,而且经过了相关检测,更符合安全标准和职业规范。平台配合相关部门,对假骑手进行了严厉打击,很多冒牌账号已经被注销,作品也下架了。但这些苦情剧本,经常刻意挑拨社会矛盾,损害了正常跑单骑手们的声誉。我们希望拍摄者不要打着骑手人设去‘卖惨’编故事,骑手们辛苦跑单,希望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在北京地石律师事务所律师窦冬辰看来,假冒产品侵犯了外卖公司的商标权,更对配送安全和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窦冬辰表示:“作为销售者,如果没有经过企业的同意或授权,公开出售带有企业标志的服装,就会构成侵权。作为购买者,如果只是单纯为了体验,并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这种销售外卖服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我认为被侵权的企业一旦发现自己的制服被他人非法售卖,应当及时向售卖者提出停止侵权的要求,同时向有关平台和执法机关进行举报。因为如果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也将对社会安全造成影响。”
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认为,在视频平台上发布自导自演的虚假视频,大多数人就是为了吸引流量赚取经济利益,大家理性看待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刘德良表示:“在流量经济时代,如果某一个视频号流量很高,是可以通过广告来变现的。这种所谓的博取同情,社会公众刚开始或许不一定能够识破,但是稍微理性一点就会发现就是摆拍。正常的骑手送外卖都有时效限制,正常的不会去这样搞,反过来如果这样搞,大家觉得这就是博眼球以获取流量。”
刘德良指出,一些博主为了吸引流量,事先设计拍摄脚本、摆拍等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没有底线。
今年3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主要任务就包括坚决打击“自媒体”编造虚假事件、离奇故事等,无中生有制造谣言等。短视频平台也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发布内容。窦冬辰表示,除了平台方要加强监管审核,针对虚假短视频的处罚也要跟上。
窦冬辰介绍,虽然目前法律没有禁止摆拍行为,但如果摆拍的内容涉及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等,则行为人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的行政处罚。严重的可能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对此,中央网信办也在今年7月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自媒体”在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时,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
文/记者 李杨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