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一碗有故事的鸡头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4 14:00

◎任淡如

东晋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命驾便归。

这是《晋书·张翰传》中的一段记载,自此人们以“莼鲈之思”来表达怀念故乡的心情。七百年后,贺铸用一首《食芡实作》来描述对“水八仙”中的另外一位:

十年去国仕,遇得才微芒。

季鹰思蓴羹,拂衣谢齐王。

我亦散浪者,未许斯人狂。

长歌定行矣,千载会相望。

1099年,未许斯人狂的贺铸果然退居苏州,未知与鸡头米有几两关系。

北方人不能理解,鸡头米长得象鱼目一样,何以受此钟爱,年年腾贵。

鸡头米的学名叫作芡实。睡莲科水生植物,和莫奈的《睡莲》一样,像一面面硕大无朋的圆盘,又大又圆的叶子平铺在水面,可以大至两米,叶脉粗壮,新叶盖着老叶,能将水塘盖得个密不透风。整个苦夏开幽蓝的花,开始只是小花蕾,在水下形成,渐渐越长越大钻出水面,高高扬起的满身尖刺,头角峥嵘,形如鸡喙。授粉之后只一两天,这凛然之势就迅速凋谢,花萼慢慢合拢起来并膨胀,形成如鸡头般的果球。

往年中秋前后,才是鸡头米收获的季节。今年却收获得早。打开鸡头,里面如同石榴籽排列,但比石榴籽大,被褐色坚壳。有点像鱼皮花生。从鱼皮花生中剥取的果仁,浑圆雪白,形似薏仁,方是鸡头米。

沈朝初《忆江南》云: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鸡头米并非苏州独有。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就曾经发现过芡食。那是在六七千年以前。《神农草经》亦把鸡头米列为上品,历代本草亦有记载。李时珍描述其累累如珠玑,状如鱼目,煮食如芋,颇为形象。

实际上,鸡头米原产东亚,又名雁头、鸡头果、黄实等,生长在池塘湖泊间。

野生的芡实浑身带刺,毛茸茸,看上去很像一个好斗的公鸡头,这一类常被称为北芡或者刺芡;而栽培的芡实刺少,有时候光溜溜的,从水面探出,就像一只只从水中探头来的绿头鸭,这类芡实常被称为南芡或者苏芡。

在中国,北到黑龙江,南至海南岛,都有分布,江浙一带和两广地区更是普遍。但苏州的鸡头米就是格外稀罕些。

苏州种植鸡头米的历史,可以远远地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说起来,最早还是用来赈饥的,所以叫“饥豆”,因为晒干了可以保存很久,是天灾后饥荒时苏州人的“救命粮”。种植的地方,大抵在以娄葑、跨塘、车坊为多。其中,又以娄葑黄天荡所产为最佳,称为“南荡(塘)鸡头米”。南荡即历史上姑苏吴郡娄葑群力村民聚居之地,世代沿袭种植芡实,是我国唯一的南芡产地。所以明代《吴邑志》载:“芡出黄山南荡。”

算起来,每年鸡头米尝鲜的日子不过20多天而已。鸡头米讲究现剥现吃。坊间流传有极夸张的说法:民初时,苏州城里张姓的大户在“适园”(现名环秀山庄)设私厨,大厨名叫“小银”,他用的鸡头米,系园内丫鬟们一粒粒用嘴嗑出来的。

《红楼梦》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写道:

“袭人打点齐东西……如今打发你与史姑娘送东西去。”那宋嬷嬷道:“姑娘只管交给我,我收拾了就好一顺去的。”袭人听说,便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米两样鲜果……又说道:“这都是今年园里新鲜果子,宝二爷特意叫送来与姑娘。知姑娘最爱这鸡头米。”

曹雪芹必定是对少年时的鸡头米念念不忘。据传有一回他来苏州的姑父家小住期间,正逢芡实上市。有一天他在外闲逛,看到芡实着实没有吃过,很想尝一尝。于是买了两条鲫鱼,又称了点新鲜的芡实,回到家里命厨师进行烹调——把雪白滚圆的芡实塞进鱼腹,调好佐料,上火清炖。炖熟后的鱼肉鲜嫩,芡实香糯,此菜恰如蚌含珍珠。

鸡头米的娇贵比荔枝、杨梅还要来得厉害,一日而色变、味变,来不及鲜食,就只有冰冻或者做芡实糕了。做芡实糕,要先掺和了麸皮把鸡头米炒熟,然后再磨成粉掺入糯米粉。这种糕每一片都切而不断,掰一片尝,软和有糯性,有咬劲,隐隐有桂花的香气,原来,芡实磨粉之时就会加入干桂花一起磨。

只是桂花开时,鸡头米也要落市了,这真是让人有点儿惘然。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散文|老舍:北平的夏天是很可爱的
名家散文 2024-06-28
随笔|一碗清汤面 你能调出怎样的味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入夏“祛湿第一米”竟不是薏米,而是它!
健康全说 2024-05-22
一碗天水“麻辣烫”盛出沸腾文化IP
新华社 2024-03-19
历史|李渔说,菱角要自己剥的才好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0
中国队获得世界面包大赛冠军 队长:花椒、潮汕牛肉丸等当馅料 做成“醒狮”造型面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8
马蜂窝发布秋季“旅行蜂向标” 光雾山等小众目的地热度大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7
图片故事|一碗凉皮里的创业故事
新华社 2022-06-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