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蚊子也要“轮岗轮休”?带你看看蚊子上班表
中国科普博览 2023-09-02 09:00

在每一个因蚊子无法安眠的夜晚,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蚊子就不用睡觉吗?

今天就偷偷告诉你,蚊子也会轮岗轮休,在你不知道的时候蚊子已经睡了个好觉,并且白天咬你的蚊子和晚上很有可能根本不是同一种蚊子!

我们常见的蚊子一般属于伊蚊,库蚊和按蚊这三个属,其中以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中国北方)、致倦库蚊(中国南方)和中华按蚊最为常见。在城市中常见的蚊虫是白纹伊蚊、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而在郊区和农村则以三带喙库蚊或者中华按蚊为主。

由于雄蚊以吸食植物的汁液或花蜜为生,而雌蚊为了产卵及繁殖后代需要血液补充营养维生,所以叮咬我们的都是雌蚊子。那么,这些雌蚊每天什么时间段开始上班觅食呢?根据研究调查发现,不同蚊种每天的活跃时间段不一样,就是说不同蚊种每天觅食的高峰期有差异。

库蚊作为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一般在日落后1-2小时(19:00-21:00)达到第一个活跃高峰,即昏峰,在气温较高的地区昏峰甚至可以延长至23:00,然后活跃蚊虫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在日出前1-2小时(4:00-6:00)又形成第二个活跃高峰,即晨峰。一般情况下,昏峰值会高于晨峰值,即日落后1-2小时蚊子的吸血活跃度会高于日出前1-2小时,在活跃高峰期外,蚊虫基本处于休息状态,不会去主动觅食。

而白纹伊蚊(俗称“花脚蚊”)可传播包括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等在内多种传染病,除了有昏峰和晨峰外,全天都存在吸血现象,并且存在一次未吸饱而更多次吸血的现象,导致叮咬次数增加,所以当我们发现身上一下子被咬了好几个包时,很有可能罪魁祸首就是白纹伊蚊。中华按蚊是疟疾和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夜间户外主要觅食高峰为19:00-21:00,在4:00-5:00时间段还有一个小高峰。

那么影响蚊子不同觅食高峰的原因是什么呢?简单来讲,都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和光照强度起到很大的作用,一般随着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升高,蚊子的活跃度也相应增多,其觅食活性增强。此外,相对湿度和风速对其也有一定影响,随着相对湿度增高和风速的增大,蚊子在夜间的活动会出现减少的趋势,降雨量对其影响最弱。

不同蚊种除了每天觅食高峰有差异外,在一年之中,它们出现的季节也存在差异。据统计,一般蚊子出现的高峰期都集中在7-8月,但由于白纹伊蚊没有其他蚊种耐寒,所以出现时间较晚,越冬休眠时间较长,它们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活跃期是每年4-10月,在部分亚热带地区可提前至3月下旬。同样,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活动一般分别始于5月和6月,至10月下旬基本消失,其发生流行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不过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耐寒能力强,即使是天气较冷的时候也会活动,我们在秋冬季节的室内偶尔看到的那些体型较大,身体呈浅黄色的蚊子大概率就是这两种蚊子。

除此之外,大家是不是还遇到过成群结队的蚊子聚在一起上下飞舞?其实这是雄蚊开始上班了,雄蚊通过集结成群在空中飞舞的方式来吸引雌蚊飞入后进行求偶交配,这种现象称为婚飞。不同蚊种交配活跃时间也不一样。自然条件下,按蚊的婚飞主要在黄昏阶段发生,尤其是在夏季按蚊活动的高峰期,我们也能经常在道路两边或者树旁看到成群飞舞的蚊子。

不过研究人员观察到,在实验室饲养的白纹伊蚊的交配活动多在白天发生,且有两个高峰期,主要是在光照后3小时和黑暗前3小时,而致倦库蚊的交配高峰仅在黑暗后3小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其实是一种由基因调控的生理行为。蚊子和人类一样也具有生物钟,而蚊子的婚飞行为就是由蚊子体内的生物钟基因调控的,并且蚊子的生物钟基因还可以整合外源光照和温度信号来协同调控婚飞的发生。

我们日常生活中总觉得蚊子无处不在,在不经意间就收获了蚊子发的“大红包”,并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蚊子越来越适应与人共处,逐渐变成“家养”昆虫。由于蚊子可以作为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常年占据十大最危险动物榜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防蚊灭蚊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不同蚊子的生活习性,来降低被咬的概率,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最危险的敌人就隐藏在身边,了解敌人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