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二季度(总第101次)例会提出,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央行在此次例会上提出“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的要求,一方面是针对全球金融市场不太稳定、发达国家持续收紧金融政策产生的冲击效应不断显现,以及一些国家金融企业风险频出,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新的风险提出的,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也是针对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汇率发生一定波动,人民币出现贬值现象提出的预警措施,发出的积极声音。
汇率波动是正常的现象,只要融入金融市场,只要参与贸易交易,只要与其他国家打交道,就不可能保持汇率的绝对稳定。如果汇率出现不规则波动、无序波动,就需要用有形之手调控,确保汇率进入有序、规范波动范围。否则,就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对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产生严重影响。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平稳有序,即便遭受全球金融市场持续紧缩带来的强烈冲击和影响,也是在合理范围内有序波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稳定带来的汇率基础稳定,实体经济没有在金融危机中出现严重风险,给汇率市场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无论从全球经济角度来看,还是从中国实际来看,只要金融与实体经济贴得近,金融没有脱离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强,汇率的波动就不会太大。即便外部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经济内部的稳定也会有效应对外部压力,保证汇率在合理范围内波动,不对企业经营等构成威胁。
为什么在经济恢复状态较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企业效益逐步改善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却出现了波动加大的现象?除了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持续加息、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导致人民币被动贬值之外,最主要的还在于制造业恢复不如预期、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从而让部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预期不够强有关。
制造业恢复不如预期,又与金融对制造业的服务效率不高、支持力度不大、针对性不强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未能得到金融的有力有效支持,导致一些中小制造企业未能健康发展。
因此,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支持,紧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让金融更多贴近制造业、中小制造企业,就成了重要而紧迫的一项任务。对此,央行例会要求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落实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这些要求能否落到实处,并成为商业金融机构的自觉行动,央行将出台什么样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机制。
引发近期汇率波动的另一个因素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没有有效化解,捆绑于存量房身上的债务比此前更多,外界担心房地产企业会成为影响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再盲目“输血”,该破产的应当破产,该兼并的应当兼并,过度救助反而会让风险扩大,让投资者更加不看好房地产市场。
应当把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通过制造业的有序有效恢复,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购房能力,来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定。
文/谭浩俊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