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规定学校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要求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区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26日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诸多规定值得关注。
草案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明确要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此外,草案还对侮辱国歌、国旗、国徽,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烈事迹和精神等违背爱国主义精神的禁止性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南都记者了解到,一年前,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起草工作启动,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曾到地方开展调研,在草案起草过程中,全国人大还征求有关方面特别是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和建议,有重庆5位高中生的12条建议,成为立法中的参考。
草案规定
对不同群体分别作出针对性规定
首次亮相的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于一年前开始起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介绍,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草案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专门规定,并强调应当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草案明确,爱国主义教育在全体人民中开展,草案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代表性人士、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针对性规定。
此外,草案还对侮辱国歌、国旗、国徽,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烈事迹和精神等违背爱国主义精神的禁止性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吸取基层立法民意
重庆中学生提出12条立法意见建议
据法制日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与中央宣传部反复研究修改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后,征求了36家中央有关部门、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很多普通民众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了多方面的意见建议。
对草案提出建议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有河北正定、天津小白楼、重庆沙坪坝等。今年5月,重庆人大公民导刊融媒体在《5名中学生的立法意见“直达”全国人大》一文中,记述了重庆南开中学5名学生代表参加立法意见征询座谈会一事。
据介绍,这次座谈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首次前往中学校园征询立法意见。
座谈会上,一位同学结合某脱口秀演员发表不当言论被处罚的新闻,提出建议:爱国主义教育立法要设立专门条款,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错误言论,用法治来保障爱国主义教育。
座谈会上,重庆的5位高中生共提出了以法律固化爱国主义教育有益方式、家校共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当中、拓展延伸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等12条立法意见建议。这些学生的立法意见建议经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归纳整理后,第二天就“直达”全国人大常委会,成为立法中的重要参考。
三大看点
看点1
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宪法规定,国家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在此基础上,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进一步明确:国家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张翔认为,以立法形式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能够让宪法相关规定得到有效落实,有利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根据草案,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大好河山、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在实施方式上,强调要利用红色资源、文化遗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场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奖励,国庆节和重要纪念日、重大节庆日等活动,通过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宪法宣誓等仪式礼仪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表示,与国歌法、国徽法、国旗法等专门法相比,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的内容综合性、广泛性较强。实践中,应当着力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发挥好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善用“大思政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通过在国家宪法日广泛开展宪法宣誓等仪式,让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宪法的权威。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要继续深化宪法宣誓、国家象征标志等制度的教育功能,通过仪式礼仪等增强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邢云文说。
看点2
突出对青少年和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
草案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中。
陕西西安西咸新区第一小学教科研中心主任呼延闻婷介绍,近年来,她所任职的小学着力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课程体系,除了在思政课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之外,还倡导开设红色研学课程、纪念日实践课程、传统节日实践课程等,让爱国主义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草案对学校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等。
呼延闻婷说,要在常规课程教学中更加注意挖掘红色素材,补充相应的时代背景或英雄事迹,对学生进行主题式教育;对于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红色资源、红色基地,要鼓励学生前往参观,近距离感受爱国主义精神力量。
邢云文建议,结合当代青少年接受习惯,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加强网上爱国主义教育空间建设;继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主体责任和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
看点3
充分发挥各类主体职责与作用
草案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导机制,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等的爱国主义教育职责予以明确。
根据草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发掘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区建设,发挥红色资源和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文物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文物古迹、传统村落等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发掘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
草案还从建立健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认定、保护、管理制度,支持爱国主义题材文艺作品和出版物的创作、出版,支持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对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等方面,加强支持保障力度。
“草案的规定突出了文艺作品评选、理论研究和先进表彰等工作的爱国主义导向,有利于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余凌云说。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徐继敏表示,草案赋予中央和地方爱国主义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和统筹协调职责,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部门在各自职责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要求各群团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向相关群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些针对不同主体职能定位制定的“权责清单”,能更好发挥各类主体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法治化治理能力。
草案还对侮辱国歌、国旗、国徽,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烈事迹和精神等违背爱国主义精神的禁止性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余凌云表示,草案的这些规定与现行法律相衔接,对于进一步落实宪法有关规定、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具有重要意义,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法治保障。
他山之石
这些国家如何开展爱国教育?
爱国教育是许多国家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放眼世界,其他国家的爱国教育如何开展,有何特色?
法国
“没有教育,共和国价值传承无法保证”
“没有教育,共和国价值传承无法保证。”法国国民教育部网页上这样写道。强调共和国价值的爱国教育是法国世俗教育的鲜明特色。
在法国学校教室张贴的教学海报上,国歌《马赛曲》的歌词与旋律片段是重要元素。1944年9月,巴黎从纳粹德国占领解放不久,法国国民教育部就规定全国学校教唱《马赛曲》,以庆祝解放及缅怀烈士。目前,学唱国歌是法国小学生的必修课。
此外,了解重要国家象征、认识国旗、了解国庆来历等内容也被列入法国小学教学大纲。法国总统府还设计了专门网页,用第二人称轻松口吻向儿童介绍这些国家象征。
阿根廷
球衣上的国旗
对阿根廷民众来说,最鲜明的国家象征之一无疑是阿根廷足球队球衣。球衣的蓝白条纹设计来自阿根廷国旗,每当阿根廷队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佳绩,阿根廷大街上都会出现蓝白色的“海洋”,这也是爱国热情高涨的时刻。
阿根廷自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开始,就致力于构建民众的国家情感认同。
在阿根廷许多学校,每天早晨上课前全体学生都会齐唱爱国歌曲。阿根廷摆脱殖民统治实现独立的历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独立日、国旗日等重要纪念日,学校师生会装扮成对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庆祝,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铭记历史,增强爱国意识。
对阿根廷人来说,爱国还在于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阿根廷立法规定,所有公共机构和公共交通工具必须悬挂阿根廷国旗以及关于阿根廷拥有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主权的宣传画与口号。
白俄罗斯
爱国,从铭记历史开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白俄罗斯是损失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这里,爱国情怀根植于对历史的铭记。
在白俄罗斯各城市最核心位置的广场,都能看到纪念卫国战争的纪念碑或长明火。
白俄罗斯几乎所有主要街道都能看到二战时期或其他时期的民族英雄雕像,让人们永远记住英雄的名字。
此外,白俄罗斯重视学生的爱国能力教育,比如学习射击、认识武器、了解战地医学知识等,让人们在国家面临危难时有能力保护自己、保卫祖国。
肯尼亚
歌声中的爱国情怀
“国家面临困难……人们为自由而牺牲……”这是肯尼亚合唱歌曲《历史之歌》中的歌词。这首斯瓦希里语歌曲是肯尼亚人耳熟能详的爱国合唱曲目,以肯尼亚的独立斗争为主题。
爱国合唱在肯尼亚由来已久。作为公众爱国教育的一部分,肯尼亚官方策划创作了一系列爱国合唱曲目向民众推广,在重要纪念日向公众演出。人们用这种艺术化的方式表达对国家的赞美,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歌声中得以凝聚。
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是肯尼亚人共同的自豪感所在。10月20日原本称为肯尼亚“肯雅塔日”,为纪念民族独立运动先驱、开国总统乔莫·肯雅塔而设。2010年起,“肯雅塔日”更名为英雄日,将纪念对象扩大到所有为肯尼亚独立事业作出贡献的民族英雄。当天是公共假日,全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纪念为肯民族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英雄们。
文/杨存海 宋凌燕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