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共唱一曲《You Raise Me Up》,阿里巴巴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马云将张勇(花名“逍遥子”)推至台前,成为阿里巴巴新任“掌门人”。如今一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张勇再立江湖“任逍遥”。
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及CEO职务,全身心投入阿里云智能分拆上市,成为张勇“All in”的第一要务。取而代之的是,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定海神针”的执行副主席蔡崇信重出江湖担任董事会主席;004号员工、“十八罗汉”之一的吴泳铭接棒CEO——这可能是马云之外,阿里最后的“扫地僧”了。
集团业务一拆“1+6+N”,合伙人全面下沉子集团——阿里能否借架构调整和高层换血,“腾笼换鸟”再造数个小阿里,未来一年变得格外关键。
亲征:
逍遥子奔“云”
3个月内,24岁的阿里之巨变,可以用“翻天覆地”四个字来形容。而与2019年9月10日,马云与张勇交接时的淡然从容不同,此番轮替颇有些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
3月28日,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成立云智能集团、淘天集团、本地生活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菜鸟集团、大文娱集团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个业务公司,分别设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阿里巴巴集团则将全面走向控股公司的管理模式。而此次的高层换帅,则是与架构调整一脉相承。
5月18日晚,阿里巴巴确认多个子集团IPO时间表,几乎都明确在6至12个月内。其中,云智能集团将从阿里巴巴集团完全分拆独立上市,菜鸟、盒马启动上市计划,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启动外部融资,六大业务集团正式成立董事会。
当时,张勇身兼四职,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CEO,以及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CEO。而公告中对于阿里云智能“完全分拆”以及“成为一家独立上市公司”的表述,已经预示着其与阿里巴巴集团在持股上的互相独立,这也意味着张勇退任其中一家的“掌门人”早在计划之中。
6月20日,靴子终于落地。张勇在全员信中透露,各业务集团董事会已开始运行,多个业务的上市和融资计划已开展。他表示:“目前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工作已经启动,正处于最关键时刻,要求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同时也是考虑到分拆过程中公司规范化治理的要求,我个人不宜再同时担任两家集团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职责。”
经集团董事会同意,张勇将于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此后将专职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专注阿里云的发展。
从于2009年的困境中接手淘宝商城,到主导天猫的崛起和“双11”的诞生,张勇被誉为是为阿里“在高速路上换引擎的人”。而此时“All in”阿里云稳大盘,被认为是张勇此番任命的第一要务。
2023财年(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阿里云智能总收入为772.03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为14.22亿元,同比增长24%,尽管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和连续两年盈利的底盘支撑,但阿里云的增速已经进入了历史最低迷阶段。回溯财报,阿里云收入的同比增速已从2018年四季度的84%跌至2023年一季度的-2%。
今年5月,张勇在给阿里云员工的信中表示,阿里云二次创业刚刚开始。而最近几个月随着通义大模型的发布,张勇也在不遗余力地为阿里云“站台”;与此同时,阿里云的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也在大踏步进行。在阿里内部的一次分享会上,张勇坦言:“云在战略上太重要,时间窗口太宝贵,无论国际国内,数字化智能化都处于高速井喷期,抓住时代机遇非常重要。”此番张勇专心掌舵阿里云,除了推动分拆、融资和IPO之外,也将从业务侧为之带来更大的变化。据悉,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云智能业务层面的回归,也已经在酝酿之中。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从阿里的“1+6+N”业务拆分以及合伙人名单里可以看到不少以前的元老,他们再次回归一线,显得不太正常,可见阿里在人才梯队上建设有问题。特别在马云回归之后,阿里进行了大调整,有破釜沉舟之势。
破局:
“定海神针”与“秘密武器”
如今,电商竞争日益惨烈——内受抖音电商和拼多多“蚕食”,外被希音(Shein)等新生代堵截,阿里市值相对最高时的近9000亿美元,已缩水逾70%。当昔日劲敌刘强东回归京东主场“督战”之时,退休了的马云辗转于云谷学校、东京大学,并在杭州围观数学竞赛。阿里怎么办——长期以来各业务板块的“尾大不掉”和“左右互搏”,急需“定海神针”与“秘密武器”来突围,这时候,蔡崇信与吴泳铭携手出山了。
经过阿里巴巴董事会批准,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出任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CEO,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事实上,两人此番联手接掌阿里早有迹可循。
今年5月,蔡崇信出任菜鸟集团董事长,并兼任淘天集团的董事,同时兼任阿里巴巴集团及蚂蚁集团的投资委员会成员;吴泳铭出任淘天集团董事长,并兼任海外数字商业集团、本地生活集团董事——两人的任职已串联起阿里几大核心业务,与控股集团董事长、CEO职位有内在一致性。
在阿里巴巴内部,蔡崇信和吴泳铭被亲切地称为Joe和“吴妈”,也是阿里“合伙人制度”和“十八罗汉”重要组成,两人都有多年投资及企业孵化经验。
作为阿里巴巴的“定海神针”,1999年放弃580万元年薪,以500元月薪追随马云加入阿里的蔡崇信,被誉为“肉身入股”阿里巴巴的第一人,其内部的号召力和权威性仅次于马云。
蔡崇信为人低调、酷爱篮球,从担任CFO到集团执行副总裁,深度参与了阿里纽约、香港两地上市以及战略投资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阿里早期包括股权制度、合伙人制度等诸多“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都有他的身影。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他都是接替董事会主席一职的不二人选。
从阿里官方给出的评价看,“蔡崇信的全球化经验和对宏观环境的洞察,对于阿里巴巴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是有力的支撑”,在蔡崇信领导下的阿里巴巴,加速出海、加速全球化的方向是确定的。
与蔡崇信不同,在许多老阿里人看来,在内部有极强亲和力和号召力的“吴妈”吴泳铭技术底色浓厚,一直是阿里的“秘密武器”。出生于1975年的吴泳铭是阿里的004号员工,也是阿里的第一名程序员,被誉为全能“扫地僧”。
难能可贵的是,技术出身的吴泳铭在业务能力上也毫不逊色。他曾担任过B2B、淘宝、支付宝等多个重要业务的首席技术官,领导构建了相关业务的底层技术架构;带领创建了集团的核心业务阿里妈妈平台,孵化了手机淘宝推动了集团的无线化;主导过UCweb、高德地图等投资并购,2015年创建元璟资本,并参与了理想汽车、涂鸦智能等项目的投资。
“目前,阿里每个业务拿出来都不是绝对的老大了,因此阿里有了危机感。另外,互联网的竞争从流量、商家等方面的竞争,到人工智能等的竞争,因此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有技术背景的吴泳铭能够更好带领阿里前行。这与拼多多联席CEO陈磊异曲同工,也是技术出身。”曹磊补充道。
据全员信披露,未来,阿里巴巴集团将成为面向未来的创新孵化器,探索、发现、孵化、培育更多创新业务,重构公司发展形态和想象力空间。而吴泳铭的技术背景无疑为后续集团的投资孵化提供了更前沿的技术视野。
突围:
控股集团放权 业务更重创新孵化
目前,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业务的拆分、融资、上市工作正有序开展。
从官方发布信息看,阿里巴巴集团未来将主要承担创新孵化大本营角色,其主要定位有三:一是有力支撑协调各业务集团发展;二是发现和推动技术创新;三是创新业务孵化。换句话说,从“管具体业务”变成了“管未来创新”,这对于公司领头人的技术眼光、战略投资能力、全球化沟通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此次蔡崇信、吴泳铭主场坐镇阿里,正是为了确保后续改革在集团层面的平稳过渡。
根据5月的公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已批准新设资本管理委员会,负责筹划实施全面的资本管理,该委员会将审议并决策与阿里巴巴集团作为控股公司相关的重要事项,包括各类资本市场交易、股东回报计划、子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融资、上市和分拆。委员会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担任主席,成员包括董事兼执行副主席蔡崇信、董事兼总裁J. Michael Evans和董事及前首席财务官武卫。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掌门人”更迭后,资本管理委员会的人员任命也将相应调整。
事实上,在阿里巴巴24年的历史中,核心管理层的交接并不鲜见。2013年,马云卸任CEO,陆兆禧接任。2015年张勇接任阿里巴巴CEO,2019年再接任董事会主席。至今,掌门之印再度交接给蔡崇信。一个细节是,张勇加入阿里之前,曾担任盛大网络CFO,正是由时任阿里巴巴CFO蔡崇信引入阿里的。
回溯整个历程,“合伙人制度”曾源源不断地为阿里输送人才,让其企业文化中的“阿里味儿”代代相传;而此番变动之时,“合伙人制度”和“十八罗汉”已经鲜被提及,更多合伙人“下沉”至子业务集团和板块,前路未明。
风清扬(马云的花名)离开了,“十八罗汉”还在,但江湖已不是那个江湖。新架构、新战略、新打法——留给阿里和蔡崇信的挑战还有很多。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