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热”考验城市办赛水平
经济日报 2023-04-14 10:30

“跑马热”的背后,是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无论是为了吸引全民健身、提升城市形象,还是培育路跑经济、衍生产业效应,都不能一哄而上、过多过滥办赛。

日前发布的《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报告》显示,当前路跑赛事呈现回暖态势。以马拉松为代表的中国田径路跑实现了高速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路跑赛事数量从2016年的328场增加到2019年的1828场(800人以上规模赛事),路跑赛事参与人次从280万增长至712万,赛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300余个城市。

“跑马热”的背后,是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多地方热衷于举办马拉松赛事,主要是算“三笔账”:一是全民健身账。跑步作为传统运动方式,不受年龄、场地等因素限制,参与度高;二是路跑经济账。一场马拉松赛事,从报名费、赞助费再到成千上万跑者的旅游、装备等消费都是直接收益;三是城市形象账。马拉松赛事几乎都是围绕地方特色景观设置赛道,特别是一些顶级马拉松赛事已成为城市名片。

但是,如果对越来越火的马拉松赛事冷静观察会发现,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办马拉松赛事,也不是所有马拉松都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千马奔腾”的喜人格局中,办赛水平和实际效果却参差不齐,除了一些连续举办的品牌赛事,有不少马拉松赛事只是昙花一现、自娱自乐,完全靠地方财政投入,有钱就办、没钱就停,并没有真正起到推广运动、树立形象、发展产业的作用。

因此,地方举办马拉松赛事,虽具有公益性质,但不能一味图热闹,还需对赛事监管能力、投入机制、运营水平和品质美誉度、群众参与度进行综合评估。否则,伤害的不仅是赛事的长久推广,更影响群众的参与热情。

就马拉松赛事举办而言,无论目的是为了吸引全民健身、提升城市形象,还是培育路跑经济,衍生产业效应,都不能一哄而上、过多过滥办赛。

一方面要打造品牌,从跑者中口碑较好的马拉松赛事看,都已形成各自突出的品牌优势。国内举办较早的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都是依托城市文化,经过历史积淀才有今天的口碑;近十多年来在国内异军突起的“双金赛事”重庆马拉松、兰州马拉松等赛事,靠沿江、沿河、沿湖赛道特点,吸引跑者参与,办赛水平持续提升,获得国际田联、中国田协相关认证。

另一方面要找准特色,举办马拉松赛事应宜全则全、宜特则特、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具备市场优势的市场化运作,盈利点不强的则公益化办赛,不该把马拉松当个“大箩筐”,啥都往里装。有的地方办赛规模过大、目标过高,片面追求国际化,花费大量补贴请国外选手参与,失去了群众性运动的初衷;有的地方办赛名目繁多,一场赛事既要推广运动,又要打造城市名片,甚至还要为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赋能,反而贪多做不精、做不强。

从体育产业规律看,高水平赛事是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增加体育消费的最有效抓手。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无论是马拉松的赛事数量还是参与人次,都会呈现上升态势。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只看高速增长,还要进一步探索高质量办赛。在办好大品牌赛事的同时,做精做足小区域、小规模赛事的特色,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只有打好广泛性的基础,才能实现产业增长空间的拓展。

文/陈发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马拉松跑出大生意:一天举办20多场 热门赛事冠名费上千万元
中新经纬 2024-10-27
“马拉松热”背后的经济账
新华社 2024-10-21
春风里开跑,“借马荐城”风光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06
跑出马拉松经济的稳健节奏
经济日报 2024-02-18
办好城市马拉松
新华社 2023-11-28
话题 | 全国马拉松扎堆“抢人” 北马不断升级火爆依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3
沈北蒲河女子半程马拉松赛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8
让马拉松“流量”变发展“增量”
人民日报 2023-05-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