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派弄堂“变身”艺术中心 西城区又有9处文物找到“管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3 20:22

4月3日,西城区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迎来了落地签约。包括杨椒山祠、绍兴会馆、梅兰芳祖居等9处文物找到了活化利用的“管家”。同时,作为西城区首批文物活化利用计划中首个中标项目,位于珠市口附近的“百年”海派弄堂新市区泰安里,也“变身”为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同步正式运营,其散发着的老上海石库门“气息”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拍照。

微信图片_20230403202152.jpg

微信图片_202304032021521.jpg

又有9处文物找到“管家”

在西城区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签约仪式上,共有9处文物建筑实现了落地签约。其中,杨椒山祠用于建设“中轴以西、古都新貌”文化艺术社区,绍兴会馆用于建设北京鲁迅博物馆绍兴会馆分馆,宜兴会馆用于建设宜兴会馆文化展示中心,护国观音寺+五道庙用于建设大栅栏文化数字馆+京话馆,钱业同业公会用于建设古玉文化博物馆,梅兰芳祖居用于建设梅兰芳美学艺术展示中心,朱家胡同45号茶室用于建设京派茶楼,云吉班旧址用于建设服饰文化研究与新国风体验中心。 

据介绍,西城区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于2021年9月向社会公开发布,计划发布后,共收到47家社会组织及机构提交的63份项目申请报告,有44家机构入围初审,最终23家单位的27个方案进入专家评审。

据西城区文旅局局长靳真介绍,近年来,西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面对文物建筑数量众多的资源优势,稳步推进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形成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率先尝试向社会公开发布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以‘揭榜挂帅’的招投标方式广聚社会英才,专家学者、专业机构、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靳真表示,这一举措有利于工作思路从“闭门保文物”向“开门用文物”转变,文物保护依靠社会,文物利用服务社会,从而实现文物合理利用的可持续性。

“百年”海派弄堂变身文化艺术中心 与天桥演艺区整体功能契合

在西城区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落地签约之际,该区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项目也开花结果。其首个中标项目,新市区泰安里,“变身”为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昨日起正式运营。

走在曾经的香厂新市区,一座极具老上海石库门风格的建筑屹立街角。“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几个大字悬于墙面上,灰白相间的外立面干净有序,石库门、老虎窗被深度还原,仿佛让人置身于千里之外的上海。

据介绍,虎坊桥至天桥一带曾是民国初年香厂新市区的所在地。泰安里建于1915年至1918年间,是新市区建成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建筑形式独特,是仿上海的里弄式格局,由两排六座带内天井的二层围楼组成,突破了北京城市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是民国时期建筑主动西化的代表。

据《宣南鸿雪图志》记载,泰安里最初是达官贵人的聚集之地。后来由于民国政府南迁、经济萧条以及自身商业定位失准等原因,香厂新市区逐步衰落,泰安里也逐渐衰落而变成居民住宅。

2009年,西城区政府启动泰安里腾退工作,并于2018年完成腾退、2019年修缮竣工。2021年,泰安里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2020年,“西城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对外发布,其中就包括新市区泰安里。2021年,西城6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方案确定,新市区泰安里计划用于建设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

靳真指出,6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方向,重点考虑要跟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契合、跟所在街区的功能定位相匹配,还要考虑补充街区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来。新市区泰安里的定位是文化艺术展示和交流平台,符合天桥演艺区的整体功能。

“我们在腾退修缮、保留‘文化原味’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文物古建焕新为与城市发展功能匹配的新型公共服务空间。”北京宣房大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泰安里文物活化利用项目的运营负责人胡雪景表示,“变身”后的泰安里,融合了文化、消费、科技、沉浸式体验等多种业态,将公益服务和文化旅游、创新科技和现代商业有机结合,吸引不同人群,激发周边区域生机,让社区和文物一起“活起来”。

全国首个文物活化利用信用融资项目亮相

据勒真介绍,西城区还首创了文物建筑信用融资,新市区泰安里就成为全国首个文物活化利用信用融资项目。

勒真表示,西城区与北京银行前门文创支行合作打造了“文物有信用”的全新概念,为第一批泰安里文物活化利用项目提供低息信用贷款综合授信1000万元。

作为西城区目前唯一一家文创专营支行,2022年,在西城区文旅局、北京银行总分行的指导下,前门文创支行经过前期详细的项目勘察和充分的企业情况调研,积极推动业务模式创新,通过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形式,为将泰安里打造成一处百姓欢迎的标杆型文化服务中心提供有力支持。这是文物活化利用的再一次创新和探索,也是金融助力文物活化利用的有益实践。

前门文创支行和西城区文旅局还约定,将针对西城区各批次文物活化建筑利用计划持续开展深入合作。双方签署“西城区‘文物有信用’金融助力文物活化利用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依托文物资源优势,打造“文物有信用”金融服务模式;推动文化金融创新,支持文物活化利用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确保文物活化项目扎实落地;深化互动合作机制,打造“文物活化金融服务专业机构”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 

现场

微信图片_202304032021523.jpg

步入泰安里,沧桑拙朴的木质楼梯、五彩斑驳的玻璃窗户,一下子就与周边的“四合院”氛围区分出来。弄堂里,一条长约70米的白石板小道把6座小楼分在了左右两排,再加上小道边的绿植和灰色碎石让这个半开放式空间充满了生机。咖啡厅、剧本社、小酒馆、女子书店……一个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小街在眼前展现。

在标有“土得掉渣、洋得冒泡”字样的霓虹灯下,一家名为“石库门岁月”的咖啡馆带入着浓浓的老上海风情:穿着老上海旗袍的服务员、石榴树、洋车、自产的石库门酸梅汤……不少文艺青年们穿上店里配备的旗袍、坐在洋车上美美的拍照。

而在名为“另一个书屋”的书店里,两个麻袋形状的沙发瞧着就想让人舒服地倒在上面一边翻书、一边品茗。据书店主理人介绍,书屋以女性为主题,“试营业期间每天都能卖出10几本书,比我想像中要好些。接下来,我还会增设些文创产品,同时多举办公益性讲座。比如,专门针对‘女书’,请专业人士来讲讲。”主理人一边翻看着有关“女书”的书一边表示。

展览、书店、酒吧……焕然一新的泰安里在正式营业首日就有了诸多的网红打卡地。“新市区泰安里正式对外开放,为南中轴又增添了一处特色文化空间。”靳真表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李晓萌

相关阅读
西城区: 应用新技术助力更多活化项目“复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8
北京7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发布 鼓励社会力量提早介入
中国新闻网 2024-10-31
真武庙、永泉庵等七处西城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公开招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30
让更多文物“活起来”北京西城:走出文物活化利用的西城模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9
寒假到来 西城区推出五条中小学生研学线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1
西城创新利用模式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4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西城区民国老建筑泰安里“活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5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引入书店、咖啡馆 西城区民国老建筑泰安里“活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