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28日,已有多家股份制银行发布2022年年报。从中可以看出,多家股份制银行已将发展金融科技提升到战略引领层面,数字化的运营模式日益完善。在资金投入、人才结构等方面持续发力。综合来看,股份制银行在金融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多家银行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4%左右。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基于战略、组织、业务、技术、人才、生态‘六位一体’的分析框架,股份制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值得银行业其他机构借鉴。
股份制银行科技人员占比普遍增长
具体来看,2022年,光大银行科技投入61.27亿元,占营业收入4.04%;民生银行科技投入47.07亿元,同比增长22.48%,占营业收入的3.57%;招商银行信息科技投入141.68亿元,同比增长6.60%,是该行营业收入的4.51%;中信银行信息科技投入为87.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08%,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14%。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家股份制银行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在4%左右,说明这些银行十分重视对于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而该比例未来仍有增长的可能,原因在于科技目前已成为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内推力;从外部环境来看,为适应新时代行业及外部竞争力,持续推动技术革新是十分必要的。”
从科技投入的重点投向来看,中信银行年报显示,其重点投向云化基础设施、前中后台业务数字化和大数据研发等领域。
招商银行以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持续支持新能力建设与新模式探索,报告期内,金融科技创新项目新增立项577个,新增上线项目489个。
光大银行推进新一期科技战略规划落地实施,组织实施近百项重点科技项目,深化数据资产价值管理,聚焦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建设,通过数字化转型全面驱动业务发展等。
此外,推动人员结构转型,构建适配金融科技银行的人才结构也是股份制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重点发力领域。
从科技人才维度来看,平安银行年报显示,建立金融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加快多元化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团队建设,打造“精技术、懂业务、会管理”的人才队伍;招商银行构建适配金融科技银行的人才体系,截至报告期末,研发人员达1.08万人,较上年末增长8.00%;光大银行全行科技人员3212人,比上年末增加851人,占全行员工的6.75%;中信银行科技人员(不含子公司)达4762人,较上年末增长11.11%,科技人员占比8.40%;民生银行截至报告期末,科技人员数量4053人,比上年末增长32.36%等。
“股份制银行凭借灵活的体制机制、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时因势而变,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从近几年其科技领域投入及发展情况来看,股份制银行已走在全国银行业的前列。”在董希淼看来,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群体,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是比较独特的存在。
推动科技赋能 加强金融科技顶层设计
多家银行通过顶层设计加强金融科技比重。比如,光大银行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数字光大建设,调整并构建由金融科技部、数据资产管理部、科技研发中心和智能运营中心组成的“两部两中心”金融科技运作体系。
平安银行披露,已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架构,以金融科技部、风险管理部、稽核监察部为主的信息科技风险三道防线,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实施信息科技风险管控。
另外,随着各大银行年报陆续出炉,多家银行披露了2022年金融科技领域的新突破。“首个”一词频繁出现。据光大银行披露,光信通入选人民银行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平台。同时,光大银行深化数据治理,探索数据资产价值,实现数据仓库平台从Teradata到国产GaussDB的迁移,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国产化数据仓库平台大集中的银行。
中信银行创建的国内中大型银行首个自主分布式核心系统,金融科技综合赋能能力实现全面跃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应用由点及面深度渗透到业务各领域,成为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一些银行着力开展金融科技自主创新。民生银行表示,将数字化转型定义为破解经营多重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通过单列科技资源投入,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建立创新研究实验室等方式,集合优势资源全力实践金融科技的自立自强。
董希淼表示,“总体而言,股份制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在我国银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城商行、农商行应借鉴股份制银行在加快产品创新、人才引进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加快推进和深化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增强与数字时代和数字经济的适配性,提升竞争能力和服务能力。”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