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人情淡薄,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比如这三年疫情时期,身边同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其中一位新冠阳性了,但其他人都是阴性。家庭中,父亲阳了,而其他家庭成员照样是阴性……不妨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恐怕与日本人一直保持社交距离有一定的关联。同为东亚国家,日本人在社交习惯上与我们有很大不同。
日本人的社交距离感体现在哪里?
据我观察,不少日本人不串门儿,即使过年过节亲戚也不串门,邻居之间也基本不串门。邻里有什么事,顶多就是站在门口说话。日本人搬家到一个地方,会给四周邻居一一送礼——毛巾、点心之类的见面礼,从此以后便极少往来。对日本人而言,就算是亲朋好久亦是极少会请到家里。所以日本的咖啡厅就成了重要的社交场所,朋友相聚或者商谈等等均在咖啡店进行。
日本人的社交距离感还体现在把钱算得很清楚。比如三五朋友吃饭,基本是AA制,不像中国人那样抢着付钱。餐厅里看一对恋人亲密谈话,到最后结账时,各自掏出钱包,在桌上数着硬币分摊付款,真让人感叹不可思议。
人与人保持社交距离感,可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个人隐私得以保护,日本人之间从来不打听彼此的收入和家庭成员情况,不打搅他人工作外的私人空间。坏处是有紧急事态,也难以启齿寻求帮助。
日本的家庭观念疏离到什么程度?
日本人家庭成员间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小孩大学毕业之后,一般来说另立门户,平时偶尔与父母联系,过年过节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才回老家团聚。
我认识一对中日国际结婚夫妇。妻子是日本人,她的父母从外地来到东京探望女儿一家,结果他们不住女儿家,而是住到女儿家公寓的客房里。丈夫是中国人,觉得岳父岳母来了不住自己家有点过意不去,而妻子说,父母住在公寓客房会更自在些,吃饭时过来就好了。只是丈夫的父母从中国来日本探亲时,丈夫拼命说服妻子要让父母住在自家,说中国人如果让父母住在外边客房,会让人说不孝的。妻子不得不接受这文化差异。
我经常在路上遇到头发斑白的老人,弯着腰,拖着购物推车缓慢前行,即使腿脚不便,他们还是独立负重前行。日本有一种老人专用的购物推车,乍一看有点像婴儿推车,兜里头可装食材,盖上结实的盖子就成一把小椅子,老人随时可以坐下歇息。现在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五人中就有一人是处于独居状态,现有600多万名独居老人。
这些年日本出现专门针对独居老人的诈骗行为。骗子冒充老人的儿子、孙子等,在话筒那头喊“是我!是我”,接着说自己遇到麻烦如交通事故等等,需要长辈出钱帮自己。有些老人就信以为真,真的把钱汇出了。老人为何连子孙的声音都不认得了?这一类家庭成员间的疏远可见一斑。
为弥补人情淡薄的不足 日本完善了哪些社会服务?
日本是以不断完善的社会福利和商业服务来弥补人情淡薄的不足。中国人遇事找哥们儿朋友,日本人找能够提供对应服务的中介机构。
比如独居老人平时有个头疼脑热该怎么办?子女们借助商业服务来把握父母的动态。比如日本的安全警备和运输等企业提供上门探望老人的服务,并把独居老人的信息及时发给子女。
一位50多岁的女性朋友讲述了最近生病的经历。由于是独居,生病时自己不想做饭,于是就叫外卖。去医院没人陪着去怎么办?原先走路不到10分钟的路程,为安全起见,通过手机软件叫了出租车,直接送到医院。有一次晚上突然人不舒服,头痛头晕,但是似乎还不到叫救护车的地步,于是通过FastDOCTOR软件(2016年设立的日本第一个连接患者和医生的医院工作时间外的紧急上门服务医疗平台)呼叫医生上门服务。
文/黄文炜(现居日本)
编辑/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