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甲乙丙”类代表什么?新冠不是甲类就不用担心了吗?
科普中国 2023-01-01 18:30

01

传染病是什么?都很致命吗?

传染病(英文名: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区别于普通疾病,传染病存在有非常明确的致病因素,那就是病原体。而病原体绝大多数是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小部分为寄生虫。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有活性、能繁殖的,死亡或者说失活的病原体一般是不会诱发疾病的。

传染病与普通疾病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是传染性。比如某人患有高血压,那他周围的人并不会因为和他接触,或者共同生活、工作而患上高血压。即便是有人恰好也患病了,他们之间也是相对独立的,不存在因果关系。

但是,传染病就不一样了。

患有某种传染病的人通常被称为感染者,体内的病原体不仅会造成感染者的发病或处于携带状态,还会通过与他人直接接触、呼吸道飞沫、体液、粪口和其他多种方式,造成其周边缺乏有效保护的人被感染。

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例,感染者会通过呼吸、交谈、咳嗽和打喷嚏等行为,排出带有新冠病毒的飞沫,当其他人在近距离无保护状态下接触时,就会大概率被感染。经过一个潜伏期后,这位新感染者又会具有传染性,继而将病原体传染给更多的易感者,而这就是传染性。

当然,不同类型传染病它的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是存在一定区别的。举例来说,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多见于2-6岁的儿童,主要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感染,传染性很强,但对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可以通过疫苗接种现实免疫。但有些传染病对我们的影响却是十分巨大的,比如前文提到的鼠疫,它是由鼠疫耶尔森菌通过鼠蚤传播造成的烈性传染病,如果不治疗,病死率可高达30%-60%。

02

传染病怎么分类和管理?

各国根据传染病的影响严重程度会对其采取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而以法律形式规定要加强管理的传染病,又被称之为法定传染病,只有那些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才会被纳入其中。

在我国就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40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7种,丙类传染病11种。不同级别意味着不同的严重程度,会采取不同级别的监督、监测和管理措施。

以甲类传染病为例,包括鼠疫和霍乱两种。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属于烈性传染病。因此,管理也必须十分严苛。按照现行规定,一经发现必须在2小时以内上报,以便于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阻断疫情的延续。

乙类传染病则属于需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等27种。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一经发现要在24小时内上报。

当然,其中也有特例,比如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虽属于乙类但发现后要在2小时内上报。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血吸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等11种,发现后同样要在24小时内上报。

03

“乙类甲管”是什么意思?

当新发传染病出现时,由于对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缺乏认识,其传染力、致病力以及病原变异特征尚不清晰,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自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5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应对以来,有效经验做法是第一时间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但实施甲类传染病管控措施。

但随着对疾病及病原体流行规律研究与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治疗手段、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有效防控措施积累,曾采取“乙类甲管”的非典、禽流感回归乙类传染病管控措施,而甲型H1N1流感则并入流行性感冒,按照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这就是乙类甲管的由来。近期经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基础等因素,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从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这项工作具体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04

不是甲类传染病就可以放松警惕了吗?

当然不是。传染病之所以要予以监测和管理,根源就在于其传染性和危害性。即便某些传染病是按照乙类和丙类管理,但并不代表就可以放松日常的防护,因其一旦感染仍可以造成较大范围的影响。

比如诺如病毒感染是按照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管理,但它几乎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范围的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因诺如病毒感染死亡的人约有数十万人。2013年以来,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爆发多也以诺如病毒爆发为主,而且所有人均易感,全年均可发生,且无预防感染的疫苗,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仍是注意勤洗手和饮食卫生。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仍是降低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及时关注卫生健康部门公布的传染病流行信息,增加相关知识储备,做好接种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等相应的防护措施。另一方面,要注意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发生感染的几率。如果一旦发生感染,也不要过分担心,积极寻求治疗,避免传染给他人就可以了。

作者/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审核/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编辑/陈品

相关阅读
中疾控:今年冬春呼吸道传染病均由已知病原引起 未出现新发传染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2
多种呼吸道传染病轧闹猛,重点机构需注意
疾控U健康 2025-01-12
中国疾控中心:均是已知病原体 未出现新发传染病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12
今年呼吸道传染病流行规模和强度低于去年 流感还会持续上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27
冬季,多种病原体流行怎么办?如何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如何防范呼吸道传染病?
健康中国 2024-12-22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 14岁以下病例增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05
这份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指南请收好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11-29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专家详解民众关切
新华社 2024-11-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