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认证账号存“买号玩游戏”链条 专家称或成为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漏洞”
南方都市报 2022-12-26 09:33

使用成年人实名认证过的手机系统账号就能直接进入游戏,家长反映有未成年人正通过这个“漏洞”绕开监管,甚者进行大额充值消费。

南都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有商家在电商平台上出售实名认证过的手机账号,一个账号最低不到1元钱就能买到。记者实测发现,登录这些账号后确实能直接进入部分游戏。有专家表示,家长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这一网络账号租售产业链有可能被用来绕开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系统。

记者调查:有商家销售实名认证手机账号

市民邓先生(化名)拥有一部vivo手机,并实名认证注册了vivo账号。近期,他发现小孩偷玩手机游戏,还多次充值消费。进一步了解得知,小孩通过邓先生的vivo账号为手机游戏提供实名认证,从而绕开了防沉迷限制,在猜出支付密码后,又在游戏中毫无阻碍地消费了数百元。南都记者实测证实,部分手机品牌系统账号在完成实名认证后,确实能够直接进入一部分游戏。

近日,南都记者进一步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存在销售手机账号的店铺。这些店铺出售实名认证过的OPPO、华为、小米等手机账号,每个账号售价最高不过数元钱。商品展示页面上,打出“已过(实名)认证”“全新账号”等广告语,一些店铺的月销量甚至超过两万条。

一家店铺客服向记者介绍,他们销售的账号均已通过实名认证,绑定有手机和邮箱,玩家购买后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登录玩游戏;另一商家客服则表示:“能否直接登入游戏,取决于该游戏属于官方渠道服务器还是第三方渠道服务器,官服游戏无法使用账号直接登录,而手机渠道游戏则可以。”

在随后的实测中,记者在商家提供的账号中看到实名认证信息,且登录对应的品牌手机后,在手机渠道下载的部分手游能够顺利通过成年人实名认证。不过也有很多手游依然要求玩家单独完成实名认证。

记者还注意到,商家提供的账号均绑定162、170等开头的虚拟运营商手机号。记者登录一个账号测试后次日,账号就被手机官方告知“违反账号使用协议”并迅速封停。

有玩家告诉记者,手游一般可分为官服(游戏一般从厂商官网下载)和渠道服(游戏从手机应用商店等第三方渠道下载)。所谓“渠道服”,是指一些游戏给手机厂商或第三方授权运营的服务器,通常不与游戏官方服务器互通数据,主要依靠各手机品牌的软件商店发行推广。为了增加用户黏性、提高用户的游戏体验,一些手机厂商的“渠道服”手游也会积极和本品牌手机账号在一键登录、实名认证方面提供方便。有时渠道服也会推出充值优惠,此时游戏玩家通常倾向于玩渠道服游戏。

业界声音:防沉迷机制痛点是“实名不实人”

2022年11月22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等共同发布了《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报告研究显示,经调查,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报告也指出,当下未成年防沉迷仍存在一些绕过防沉迷监管的途径,以及家庭监管和黑灰产层面的问题。在游戏产品层面,大部分游戏对于未成年用户的识别依赖于账号注册时用户提供的身份信息,当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信息进行注册时,会直接导致防沉迷系统失效。

游戏产业分析师张书乐告诉南都记者,手机厂商为自有生态里的账号、手游提供“一键登录”和“快速实名认证”等服务,本质上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但也由此产生一些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的漏洞。

“根源在于当下的防沉迷机制,存在‘实名不实人’的缺陷。”张书乐认为,目前的网游实名认证基本是在注册时一次验证完成,但后期游戏期间无法确保登录账号的就是本人。“对于游戏厂商来说,保障玩家‘实名又实人’也并不容易。只有头部厂商才有能力去做到巡游性的实人认证工作,如果频繁弹出实人认证,也会影响玩家的游戏体验。”

民生面对面

近年来,各类中小学生偷玩游戏、偷偷大额充值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期“民生面对面”圆桌议事厅邀请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协未保委主任郑子殷律师与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高艳东作为观察嘉宾,共同探讨如何强化监管,化解防沉迷“实名不实人”问题。

网游防沉迷“实名不实人”何解?

未保专家郑子殷:监护人与企业都应承担起责任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协未保委主任郑子殷律师认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在这之中,监护人是第一责任人,而手机厂商、游戏公司则需要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工作中通过技术手段加以辅助。

郑子殷表示,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与父母息息相关,因此父母在尽到监管责任的同时也需要规范自身,做好榜样。手机厂商、游戏公司则可以通过游戏过程随机人脸识别等方式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手机进行游戏。但由于在这个过程中涉及未成年人人脸数据等隐私安全问题,因此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首要因素还是父母的监管。

“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郑子殷强调称,单纯希望依靠手机厂商、游戏公司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解决网络沉迷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在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工作中,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必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数字治理研究员高艳东:要为孩子创造更多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

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高艳东同样认为,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工作中,作为治理主体的社会各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在2021年游戏防沉迷新规落实后,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和充值数据双双下降,游戏沉迷问题正在好转。但高艳东表示,统计数据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接触游戏时间在减少。他指出,在落实过程中,由于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再加上手机厂商与游戏公司对漏洞缺乏关注,法律层面存在缺失地带,未成年人依然能够通过游戏租号买号等方式轻易绕开“防火墙”。

“未成年人防沉迷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化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尽职,共同出力。”高艳东建议,除了监护人应当尽到监护责任外,在社会层面,需要以技术防沉迷,做到“实名等于实人”。手机厂商、游戏公司等企业除了追求商业利益外,还具有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应当充分利用技术手段,采用算法分析来强化实人认证体系,逐步推行更为缜密的防沉迷机制,对未成年人游戏登录与充值作出更多的限制,如提高人脸识别门槛等。

同时,法律也应跟进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限制。高艳东认为,对违反未成年人防沉迷规定的灰色产业链,如倒卖个人信息、账号等,应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强落实。对于明知对方是未成年人,依然向其租售成年人游戏账号,甚至指导未成年人规避防沉迷监管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高艳东提出,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发展,需要各方协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更好的网络环境,而不是将网络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减少的游戏时间,转战花费到了短视频平台上,难道还要再讨论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解决网游沉迷问题的重要工作,是为孩子创造更多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包括体育、户外活动。未来,网络空间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是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更好的上网环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各方都能对网络游戏有正确的认知。”

文/魏志鑫 陈杰生 黄钲善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绕过防沉迷系统岂能成为一门生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3
北青快评 | 防沉迷系统岂能被“成年人马甲”突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4
“830新规”出台将两年,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现象缓解了吗?
法治日报 2023-08-21
部分平台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青少年模式”存漏洞
中国教育报 2023-04-22
如何堵住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漏洞
中国教育报 2022-12-05
游戏租号牟利绕过防沉迷系统危害未成年人
工人日报 2022-11-23
防沉迷政策施行15个月后: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内
第一财经 2022-11-22
15楼财经 |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一周年 网游“防沉迷”落实得如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