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感动、想哭” 张静娴、岳美缇、蔡正仁点赞上昆全本《牡丹亭》彩排
上观新闻 2022-10-24 07:29

11月19日、20日,上海昆剧团推出的昆曲巅峰之作全本《牡丹亭》将在上海大剧院首演,通过上、中、下连续三台大戏的体量,以今人视角演绎古典,力求打造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昆曲艺术佳作。10月23日,该剧在上海文化广场彩排,首次呈现全本面貌。

上海昆剧团建团四十多年以来,对昆剧《牡丹亭》的修改提高与演绎曾有十余次之多。2022年,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讲话精神,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的关心支持下,上海昆剧团从研究原点出发,探本溯源,创排全本55出昆剧《牡丹亭》。

全本《牡丹亭》邀请郭小男担任导演,在已故剧作家王仁杰剧本缩编的基础上,参与本次全本《牡丹亭》剧本缩编工作,岳美缇、蔡正仁、张静娴、李小平等艺术家传承指导,已故著名作曲辛清华以及作曲周雪华、李樑为唱腔音乐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黄海威担任舞美设计,上昆“五班三代”强大演出阵容为骨干力量共同参与。“杜丽娘”和“柳梦梅”由罗晨雪、胡维露饰演,梅花奖得主吴双一人分饰演“判官”和“完颜亮”,上昆优秀青年演员全程参与55出全本《牡丹亭》创演。

“看完很感动,想掉眼泪。全本《牡丹亭》有熟悉的内容,也有全新的场景设计,演员在转台表演,《惊梦》没有桌子了。”张静娴表示,10月23日彩排,比之前桐乡彩排又有改进提高,“我和罗晨雪聊戏,电话一说就是两个小时,今天她早上六点就开始化妆了。不过再辛苦也值得,我羡慕罗晨雪。”全本《牡丹亭》排演,张静娴要求罗晨雪不只看自己的戏,而要熟悉所有人的戏。

岳美缇表示:“《牡丹亭》是昆曲人的梦想,这次我看到新的舞台一愣,不知道行不行,看了以后,我发现全本《牡丹亭》流畅而有抒情性,还带了一些神秘感。胡维露原来文绉绉,这次多了阳刚气,排演让她学会了更多知识和技巧。演员要有机会,拿出掷地有声的剧目。戏出来,人才能出来。”

李小平赞扬郭小男导演对昆曲唱腔大刀阔斧的处理:“经典折子戏,把节奏控制好的基础上减10分钟,打破了原有的唱腔习惯。”蔡正仁认为,上海昆剧团排演全本《牡丹亭》是大胆明智的决定,“让观众都来看一看我们如何实现昆曲的守正创新”。

全本《牡丹亭》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爱情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现,使全剧尤其是中、下本融入爱情、理想与社会的联系与碰撞,提升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除《惊梦》《寻梦》《写真》《闹殇》《玩真》《幽媾》《欢挠》《冥誓》《回生》《硬拷》《圆驾》等表现爱情的主线外,该剧保留许多杜父的折目,从下乡劝农到苦守扬州,险平李全兵乱,成为一条副线贯穿全剧。发挥上昆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优势,全本《牡丹亭》塑造好杜夫人、春香、陈最良、石道姑、判官等剧中配角,为以文雅见长的生旦戏增色增趣。

该剧唱腔音乐根据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成书的《纳书楹曲谱》整理改编,在遵循传统昆剧艺术的前提下,对南曲唱腔柔婉流丽有余而刚劲跌宕不足等特点进行调整与丰富。唱腔配器和配乐充分发扬民族器乐个性较强的特点,多次采用古琴、古筝、笙等乐器,包括全剧开幕曲也采用古琴奏的昆曲主调,创作出贴近情节人物、清新流畅、细腻隽永的音乐形式风格。

全本《牡丹亭》充分保留原著的丰富内涵和人物性格,坚持文辞典雅、语言秀丽、词曲完整。原著每出戏结尾的集唐诗也通过剧中人物首次呈现在舞台上,不仅做到原著精神的完整解读,也体现了新颖别致的舞台样式和艺术表达。

1102aa73e3554075947954108d8d0229.jpg

郭小男坚持“旧中见新、新中有根”的创作理念,将传统戏曲的身段程式、夸张表演、科诨武戏等表现手段熔为一炉,烘托表现杜丽娘和柳梦梅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及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不断开掘作品的文化内涵,深入探究作品的精神内涵,是我们这代人重要的文化使命。不偏颇、不简化、不丢失原著文脉,保留和发掘作品中弥足珍贵的价值体系,忠于原著精神,创新表现形式,让全本《牡丹亭》通过本次创排获得正本清源式的回归与重塑,使之更为持久地表达和弘扬原著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意义。”

上昆作为目前全国唯一能演绎全本55出《牡丹亭》的团队,创排也是上昆守正创新的一次潜心创作,旨在将这部最能全面展现中国文化和艺术特点的作品,打造成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服装多达百套,大多为手绣完成,遵循剧情向宋代形制靠拢。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演绎全本《牡丹亭》是一次浩大的艺术工程,凝聚着上昆几代人对昆剧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其价值意义远超出创排一出戏、一部古典名著的意义本身。”

文/上观新闻记者 诸葛漪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