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丨杨琳:话说重阳糕
文史知识 2022-10-04 20:00

重阳节是汉末三国时期兴起的一个民间节日。作为应时食品的重阳糕历史比重阳节还要悠久,也就是说在重阳节尚未形成以前就已经先有重阳糕了。那时的重阳糕叫餈、饵之类的名称。《说文》:“餈,稻饼也。”段玉裁注:“以糯米蒸熟,饼之如面饼曰餈,今江苏之餈饭也。粉糯米而饼之而蒸之则曰饵。”桂馥义证:“俗以九月九日食糕,即餈糕。”饵的本义《汉语大字典》及《汉语大词典》都释为“糕饼”,是糕类食品的统称。糕类食品有两个特点。一是用水将米粉或面粉拌和成面团蒸熟而成。《周礼·天官·笾人》:“羞笾之实,糗饵粉餈。”郑玄注:“此二物(指饵、餈)皆粉稻米、黍米所为也。合蒸曰饵,饼之曰餈。”二是粘性较大。《释名·释饮食》:“饵,而也,相黏而也。”“而”指胡须。所谓“相黏而”,当是说吃时容易粘到胡须上。餈、饵二词先秦已见使用,可知糕食历史的悠久了。

重阳节一出现,糕就登堂人室,成了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晋葛洪《西京杂记》卷3云:“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照此说来重阳节食糕的习俗汉初已在流行了。然而这个说法不可信,因为重阳节是汉末以后才逐渐兴起的,西汉时期还没有重阳节。但把它当作晋代重阳节有食蓬饵习俗的记载来看则是没有问题的。嗣后隋代的一些文献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杜台卿《玉烛宝典》:“九日食蓬饵,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杜公瞻注:“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蓬饵是用什么做成的呢?我们可从后世的“蓬糕”知其大略。宋林洪《山家清供》卷下:“蓬糕,采白蓬嫩者熟煮细捣,和米粉,加以白糖,蒸熟,以香为度。世之贵介但知鹿茸钟乳为重,而不知食此,实大有补益。讵可以山食而鄙之哉!”蓬的子实可以食用。《新唐书·食货志》:“懿宗时……自关东至海大旱。冬,蔬皆尽,贫者以蓬子为面,槐叶为齑。”蓬饵大约是将蓬子碾成面,与米粉搀和,蒸熟而成。台湾《中文大辞典》解释说:“蓬饵,内有草菜之糕类食品也。”在民俗观念中蓬有御灾乱的作用。《礼记·内则》“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孔颖达疏:“蓬是御乱之草。”所以重阳节食蓬饵最初带有避邪的用意,《西京杂记》中就有“食蓬饵以祓妖邪”的说法。

糕这个名称出现比较晚,它是由于字形讹误而造成的。《方言》卷13:“饵谓之餻。”餻即糕的异体。《原本玉篇残卷·食部》(中华书局1985):“䭐,馀障反。《方言》:‘饵谓之䭐。,”《太平御览》卷860引《方言》,也作“饵谓之䭐”,下注“音恙”二字。《集韵·漾韵》:“䭐,《方言》:‘饵也。’或从羕。”这些材料说明,今本《方言》中的餻字是宋代以后的人改换的,原本作䭐。王国维在《书郭注<方言>后三》(《观堂集林》卷5)中说:“原本《玉篇·食部》无餻字,大广益会本始有之,是六朝尚无餻字。”餻是䭐的形误字,大约出现于六朝末年。《隋书·五行志上》:“是岁(571年),又有童谣曰:‘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餻正好,十月洗荡饭瓮,十一月出却赵老。’七月(和)士开被诛,九月琅邪王(高俨)遇害,十一月赵彦深出为西兖州刺史。”以“餻”谐“高”。《隋书》虽然是唐初由魏征等人所撰,但其中的童谣应是前代文献。

关于六朝以前有无糕字的问题,唐宋诗人间还有一桩公案。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载:(刘禹锡)“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缘明日是重阳,欲押一糕字,寻思六经,竟未见有糕字,不敢为之。”北宋宋祁(字子京,谥景文)以渊博自负,对刘禹锡不敢用糕字颇不以为然。宋邵博《闻见后录》卷19载:

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宋子京以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咏云:“飚馆轻霜拂曙袍,糗餈花饮斗分曹。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遂为古今绝唱。糗饵粉餈,糕类也,出《周礼》。诗豪,白乐天目梦得云。

看来刘郎不敢题糕字是因为六经中确实无糕字,而事实上六朝末期以前糕字还没有问世。而宋祁炫博好胜,反贻话柄。

唐代重阳食糕已很流行,《刘宾客嘉话录》中有一则不敢食糕的趣事:“袁德师,给事中(袁)高之子也。九日出糕,谓人曰:‘某不敢吃,请诸公破除(吃光)。’且言是其先讳。”张九龄等撰《唐六典》卷4《膳部》有“节日食料”,李林甫等注又有“九月九日麻葛糕”的记载。后世有些地方也沿用“麻葛糕”这一名称。江苏《仪真县志》:“重阳旧事有茱萸佩囊,今俗相馈用麻葛糕。仪邑则以糖秫杂揉为之,市鬻,标以彩幡,供小儿戏。”

到了宋代,人们很看重重阳节食糕,遂使重阳糕成了节日的重头戏,“重阳糕”这个名称就是宋人提出来的。吕原明《岁时杂记》:“二社、重阳尚糕,而重阳为盛。大率以枣为之,或加以栗,亦有用肉者。”时人对重阳糕的讲究可说是极尽雕琢粉饰之能事,不但用料繁多,而且造型考究,俨然是一件工艺美术品。吴自牧《梦粱录》卷5《九月》:“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饤,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禁中阁下及贵家为馈送。”周密《乾淳岁时记·重九》:“都人是日饮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杂物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又作蛮王狮子于上。”

古人使用菊花场景

由于重阳糕色彩斑斓,所以后世又称为花糕。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九月九日……面饼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标纸彩旗,曰花糕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花糕》:“花糕有二种。其一以糖面为之,中夹细果,两层三层不同,乃花糕之美者。其一蒸饼之上星星然缀以枣栗,乃糕之次者也。每届重阳,市肆间预为制造以供用。”其实就全国来看,花糕的种类很多,有的像多级宝塔,河北《遵化州志》:“九日载酒具、茶炉、食榼登高。作面饼九级,以次合尖嵌枣栗于级缝,曰花糕。馈送戚属,似午日。”有的在上面放上羊的面塑。江苏《清河县志》:“重九蒸糕相送,好事者以米粉为二羊加之。”有的放上小鹿,湖北《荆州府志》:“九日民间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号言鹿糕。”这种放置动物面塑的做法是从宋代放置狮子的做法沿袭而来的。

由于“糕”与“高”谐音,所以人们还用重阳糕寄托万事俱高的心愿。明高濂《遵生八笺》卷5引《吕公记》:“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作三声。”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1998年第11期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食用菊花有妙招!这些人群慎用!
人民网科普 2024-10-24
重阳节,为何要饮菊花酒?
中国新闻网 2024-10-11
重阳佳节至,京城老字号寿桃、重阳糕热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11
重阳节,为何要“登高处”“眺山川”?
新华视点 2024-10-11
重阳节将至 京城老字号寿桃、重阳糕走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9
八宝山街道电子情报所社区:邻里欢聚庆重阳 巧手同制重阳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9
节气丨霜降今年已薄霜,菊花开亦及重阳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3-10-24
重阳节的小知识:为啥又叫菊花节?重阳糕长啥样?
中国新闻网 2023-10-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