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不久,孩子兴趣班的小刘老师辞职了。
得知这个消息,班里的孩子和家长都有些失落。小刘老师教画画,带这个班已经半年多了。
小刘老师是科班出身,性格温和,对孩子们很有耐心,每次课后都会认真地向家长点评孩子的课堂表现和作品。
跟小刘老师聊起,才知道她辞职的原因竟然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好。
原来,小刘老师是从早教机构跳槽到现在这个学校的。在这里,她之前的工作方法和经验统统失效了。她没有办法让一群四五岁的孩子安静下来,跟着她的上课节奏认真听讲。
小刘老师觉得自己没办法管好课堂纪律,孩子们肯定也听不进去,而她既不想让家长交的学费打水漂,也不想浪费孩子们的时间,只能选择辞职。
其实,从我这个家长的角度来看,小刘老师有些“多虑”了。她之前在早教机构工作,面对的“顾客群体”是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小不说,而且大多是由家长陪同,课堂上自然会“和谐”一些。
而她目前带的班,以四五岁的孩子为主,这个年龄正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又喜欢提问题的阶段,课堂上很难做到井然有序。更何况,小刘老师只带了他们半年,师生之间都还在磨合,未来也不一定没有好转。
作为一名给孩子报过很多班的家长,对这样的课堂秩序已经见怪不怪。可小刘老师却一厢情愿地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才控不了场,并因此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一名兴趣班的老师,小刘老师有着很大的优势:科班出身,专业过硬、性格温和,认真负责。如果她能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而不是紧紧盯着“课堂秩序”不放,相信她的自我评价也会因此“扭转”。
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很多时候,一个人行或者不行,往往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当你觉得自己行时,往往就会所向披靡。当你觉得自己不行时,常常就会不战而败。
2
我也曾在“我不行”的漩涡里挣扎过很长一段时间。
那时候,我刚到新单位,从事的是从未接触过的投诉处理工作。第一天上班,就被骂哭了两次。
当我向投诉人核实情况时,对方把一肚子火都撒在了我身上,我听着他的指责,既不知道怎么安抚他,又不知道怎么解释,只是莫名委屈,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好歹硬着头皮“处理”完这个投诉,整理成文字报给领导,领导又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很多问题,因为玻璃心作祟,我没忍住,又哭了。
我知道,像我这种常年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根本不具备和人打交道的能力。
为了做好工作,我不但自学各种政策法规、主动找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还看了不少心理类和沟通技巧类的书籍,希望能和投诉人的交流更顺畅。
可即便如此,我依然认定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我对工作的恐惧远远大于热情。处理投诉明明是本职工作,却成了我最头疼的事情。我每一天都过得小心翼翼,生怕出错,压力大的时候,我也一度萌生了辞职的念头。
那时,我正在读《动机心理学》,好巧不巧,我的困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原来,并不是我的能力出了问题,而是我的自我评价出了问题。
换句话说,不是我不行,是我觉得我不行。
于是,我静下心来,开始了新一轮的自我评价。相比起当初处理投诉时的手足无措,如今的我已经可以独立解决各种问题,和投诉人的交流没有什么障碍。
我发现,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差,相反,我有学习力、亲和力、执行力,这都是比别人强的地方。
看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我的心态也发生了悄然变化。以前总是一遍遍提醒自己“我根本干不了”,现在总会一个劲地鼓励自己“我一定有办法”,之前的恐惧没有了,取而代之的迎难而上的自信。
只盯着自己的缺点,自我评价就会越来越低。一旦遇到问题,就容易把困难放大。很多时候,让我们缴械投降的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从未停止的精神内耗。
3
心理学家认为,人一旦形成了自我评价,紧接着就会不断地“自我验证”。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开始觉得“我不行”时,会不自觉地从过往的经历中搜集证据,证明“我真的不行”。相反,当一个人觉得“我很行”时,也会主动搜集各种“证据”来予以证明。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时常发生。
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时,就会想法设法自我验证。老师的每一次批评、领导的每一个不满意、家庭的每一次不愉快,都成了验证“我不行”的素材。
相反,一个善于自我肯定的人,都有一双发现自己优势的眼睛,他们能从自己的每一次的进步、同事每一个羡慕的眼神、家人的每一次肯定中,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很多时候,能够充分地肯定自我,就已经事半功倍。
这世上没有谁是一无是处。更可况,你所认为的缺点,未必就是真的短板。
也许你不善言谈,但你善于倾听;或许你性格内向,但你思考深入;或许你不够多才多艺,但你专业过人……
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风景,你也不例外。看到自己的好,你才会越来越好。
下次遇到困难的时候,记得拍拍胸脯告诉自己:
“我能行。”
“没问题。”
“多大点事儿。”
昂首向前,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
作者简介:桃小妖。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猫姐能量圈(tqq1214cat)。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