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半年报披露完毕,私人银行今年上半年的成绩也浮出水面。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有多家A股上市银行在2022年半年报中披露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情况。从资产管理规模来看,招商银行继续稳坐头把交椅。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招商银行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3.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8%,同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私人银行管理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银行。紧随其后的为工商银行,该行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2.47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6.27%;中国银行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规模达2.33万亿元,排名第二,较去年末增长7.87%;建设银行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规模达2.18万亿元,排名第三,较去年末增长7.74%;农行也呈追赶之势,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资产余额迈入“2万亿元俱乐部”,达到2.06万亿元,排名第四,较去年末增长11.7%。
作为股份制银行的平安银行,今年上半年私人银行达标客户资产管理规模余额1.55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0.5%。仅看规模的话,平安银行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资产规模已经超越交通银行,今年上半年交通银行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资产规模1.03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3.69%。
除前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外,其他上市银行私人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多数在万亿元以下。兴业银行以超7000亿元的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领先;其次为民生银行,该行今年上半年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为5563.77亿元;光大银行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为5370.76亿元。
虽然管理资产规模成绩亮眼,但是从增速来看,今年上半年多家银行管理的私人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放缓,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速还出现了明显下滑。以招行为例,截至今年6月末,其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3.65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7.48%,去年同期这一增速为12.78%。建设银行管理的私人银行资产规模增速由2021年上半年的8.45%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7.74%,平安银行管理的私人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也由2021年上半年的19%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10.5%。
本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尽管私人银行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攀升,资产管理规模(AUM)呈现增长态势,但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速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其中,有部分银行去年上半年的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实现两位数增长,明显高于今年上半年的个位数增幅。
“推进私人银行业务转型升级”仍是各行半年报中的重点内容。升级金融服务体系,搭建多元化产品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等关键词仍被频繁提及。譬如,招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速私人银行业务的数字化转型,通过线上化、数字化,推动业务运营效率、管理效能和客户综合服务体验的全面提升。建设银行深化私人银行专业经营,持续发布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政策解读分析,提升资产配置服务能力,扩大私行服务覆盖范围。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表示,私人银行业务处于发展阶段,主要面临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私人银行业务同质化严重。二是专业性人才不足。因此,私人银行业务转型势在必行。一方面,私人银行业务有利于银行的轻资本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私行客户在财富管理以及咨询等方面具有更多需求,能够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提升非息收入水平。另一方面,随着高净值人群比例不断增加,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业务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等方式来满足客户更加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私行业务领域抢占市场先机。
“私行业务发展需要从战略定位、发展模式、人才队伍和产品体系等方面着手。”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要明确战略定位,私行业务发展需要和银行整体战略相匹配和协同;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包括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等;最后,要建立比较完善的产品架构,私人银行产品需要凸显出独特专属的特点。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