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贵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希望工程升级版”,其中包含3项计划:“星星计划”助力贵州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壮苗计划”助力乡村少年儿童发展,“沃土计划”助力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壮苗计划”致力于通过项目研修、定项培养和专项培育,帮助乡村青少年参加研学活动、开拓视野。贵州“希望工程升级版”启动以来,“壮苗计划”已组织2189名乡村孩子参加研学,今年暑期则有近千名来自全省希望小学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的乡村孩子在贵州省内外研学。(8月12日《中国青年报》)
升级之前的“希望工程”,是以建设校舍,增添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为主,而升级之后的“希望工程”,则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等“软件”为重点,这折射出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变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乡村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需要地方政府、学校和社会公益组织,都转变之前的“重硬件轻软件”倾向,把精力与财力、物力用在乡村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发展之中。
2018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指出,我国一些地方经费使用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支出轻绩效”的问题,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鼓励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努力让教师成为全社会尊重的职业。财政教育经费要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办教育,严禁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禁超标准建设豪华学校,每一笔教育经费都要用到关键处。
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动的“希望工程”,也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比如,20年前的“希望工程”,主要以捐建学校为主,然而,由于没有系统规划,有的“希望工程”学校,建好后却从来没有投入使用,还有的则是没用几年就被闲置,沦为鸡圈鸭圈,原因是乡村城镇化、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低、学生流失,没有学生来上学。
近年来,“希望工程”再捐建学校的几乎没了,但不少面向乡村教育的“爱心捐赠”,还主要是捐赠教学设施、设备。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给乡村学校捐增多媒体教室、电脑等,还有的给乡村学校捐赠图书馆、图书。有不少人认为,捐赠多媒体教室、平板电脑,可以让乡村孩子远程与城市孩子同上一堂课,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给乡村学校捐赠图书馆、图书,可让乡村孩子们多阅读,丰富知识。
然而,谁来引导孩子接受在线教育?让乡村孩子看直播课,就能让他们享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吗?要发挥在线教育对乡村教育的促进作用,离不来乡村教师这一关键环节。把教育资源送到孩子身边,不等于就给了孩子好的教育。疫情防控期间的居家在线学习,已经暴露出在线教育交互性、个性化弱,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要求高等问题。意识到这些问题,就不能指望通过在线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而必须把功夫用在加强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师整体能力与素质上。
同样,给乡村学校捐赠的图书馆,也有一些没有真正派上用场。原因是,缺乏指导学生阅读的老师,学生也没有阅读的习惯。另外,不少乡村学校也不重视学生的阅读,他们比城市学校更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甚至有一种说法是,乡村学校要生存,就必须狠抓应试教育,否则怎么和城市学生比拼?很多社会公益组织在关注乡村学校办学时,也强调学生语数外等主科成绩的变化、提升,这无疑影响乡村孩子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也影响到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要扩大教育公平,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就需要新的公平观和质量观。对于乡村教育来说,建美丽的乡村学校,不能再追究外观,而必须注重内涵。建得再好、设施再现代化的乡村学校,没有学生、没有教师,就是“空壳”。乡村学校教育学生,不能只重视几门升学主科的教学,这不但会影响乡村孩子的全面发展,也会导致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
各地政府是发展乡村教育的主要力量,要立足于给乡村孩子完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乡村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社会公益组织关注乡村教育,也要“由外及里”,从给钱给物,转向给教师培训,甚至结合学校的实际需要,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教学。这是更加精准的乡村教育“希望工程”。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