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鼻咽癌,我们并不陌生。鼻咽癌是原发于鼻咽黏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好发生于鼻咽部咽隐窝和顶后壁,在中国南部(如广东、广西等地区)和东南亚地区高发,广东省发病率高达 30 / 10 万。
鼻咽癌是我国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的主要癌种和病死因素,然而患上鼻咽癌并不代表就被下了死亡通牒。在积极接受规范化治疗后,鼻咽癌 I 期至 III 期患者 5 年生存率可超过 90 %,IV 期患者 5 年生存率也在 70 %以上。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哪些人更容易被鼻咽癌找上门呢?
首先,大家需要明确一个观点:包括各种肿瘤疾病在内的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那么,有哪些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会增加我们罹患鼻咽癌的风险呢?
先天遗传因素:
1.区域与种族:鼻咽癌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患病率高,尤其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一带高发。有研究表明,常说粤语或者移居国外仍常说粤语的人群鼻咽癌患病率较高。从这一因素来看,相比其他人,自身携带的基因的确具有更大的罹患鼻咽癌的隐患。
2. 性别:男性患上鼻咽癌的风险约为女性的两倍。
3. 年龄:鼻咽癌发病率在 20 岁以上的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递增, 在 45 ~ 60 岁左右达到峰值。(然而,在被诊断为鼻咽癌的人中,很多人年龄小于峰值年龄,并且包括儿童在内的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被诊断为鼻咽癌。)
后天环境因素:
1. 感染EB病毒:EB 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 属于γ 疱疹病毒,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致癌病毒。目前研究认为EBV是鼻咽癌重要的致病因子,参与鼻咽癌的多阶段、多因素发生过程。EBV 在人群中的感染非常普遍,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研究, 95 %以上的成年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会感染EB病毒,EBV 的潜伏感染与人类多种肿瘤发生有关,如鼻咽癌、霍奇金淋巴瘤、胃癌、伯基特淋巴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肿瘤等,全球每年新增约 200 000 例EBV 相关的肿瘤病例。EB病毒主要由口腔分泌物传播,也可经飞沫及输血传播。大多数人携带的EB病毒对他们无害,只有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EB病毒才可致病、传染。
2.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和大量饮酒是头颈部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吸烟被认为是最大的单一风险因素,吸烟的鼻咽癌患者最易患鳞状细胞癌,吸二手烟也会增加患头颈部癌症的风险。生活或工作中常常接触到一些油烟、化学毒物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 饮食习惯:长期吃大量盐腌的肉制品会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
此外,有慢性耳鼻咽喉疾病病史的人患鼻咽癌的风险会增加。这些疾病包括慢性阻塞和鼻炎,中耳炎和鼻息肉等。
我们或许难以进行自主选择,先天遗传因素,然而包括生活饮食习惯等的后天环境因素,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避免的,如做到不吸烟、不酗酒、减少接触油烟及化学毒物、少吃盐腌肉制品等。
如果具备以上风险因素,属于鼻咽癌高危人群的话,则更应该有所警觉,定期检查。
鼻咽癌的常见症状表现
最常见的鼻咽癌类型是开始于鼻咽内壁的鳞状细胞癌。鼻咽癌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说话困难或听力障碍。然而由于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甚至于部分鼻咽癌患者根本没有任何症状,导致疾病防范意识不强,耽误确诊和治疗。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大家一定要心生警觉,提防鼻咽癌,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诊断及治疗。
早期鼻咽癌可能的临床表现
晚期鼻咽癌可能的临床表现
目前鼻咽癌的诊断和筛查手段
目前研究认为,EBV是鼻咽癌重要的致病因子,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经常存在升高的抗EBV各种抗原的相应抗体,而这些抗体的检测常被用来辅助鼻咽癌的诊断和筛查。目前研究应用最多的EBV血清学标志物是抗EBV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VCA-IgA)和EBV早期抗原抗体(EA-IgA)。
近年来,EBV-DNA分子被大量研究证实是另一种良好的鼻咽癌标志物,可以广泛应用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疗效监测、临床分期等各个方面,并可用于预测及监测鼻咽癌患者的复发和转移。
如果发现多项EBV血清标志物检测阳性或单项检测持续高滴度,就需要尽早进行鼻内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检查。获取鼻咽癌病理的主要方法有电子纤维鼻咽镜、间接鼻咽镜及B超引导的经口咽穿刺三种。
由于接触式内镜可以在细胞水平上对鼻咽黏膜进行观察,因此可以发现早期病变。近年来,接触式内镜在诊断鼻咽癌上发挥的作用受到重视,诊断准确率达 86.6 %。接触式内镜具有无创性和在细胞水平上的观察能力,有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浸润范围的判断,但仅能对黏膜表层细胞进行观察,所以只能作为病理诊断的补充方法,起到辅助诊断作用。NBI内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以突出强调黏膜构造的细微改变的新型光学成像技术,NBI在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精确度上较普通白光明显提高,使内镜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有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面推荐采用脑部磁共振检查(MRI),不建议接受脑部CT检查。MRI能更好的显示软组织的情况,有助于鼻咽部肿瘤的显示。
鼻咽癌的临床分期
0期(原位癌)和 I 期:为癌症早期,癌细胞尚未扩散,通常针对鼻咽肿瘤部位单独放疗即可。
II 期、III 期、IVA 期和 IVB 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鼻咽外,这可能意味着扩散到颈部或锁骨上方的淋巴结。这些分期的鼻咽癌患者通常需接受放化疗。
IVC 期:这些鼻咽癌已扩散到身体其他远隔部位,如胸部、腹部等,治愈率低。
鼻咽癌的治疗
由于肿瘤所处解剖位置隐蔽,鼻咽癌难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好在大多数鼻咽癌对于放疗很敏感,所以放疗(有时联合化疗和/或靶向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不考虑进行。
放射治疗即放疗,是利用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如高能X射线或粒子线等杀死癌细胞或减慢肿瘤生长速度的治疗方法。然而在临床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体正常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一定的放射反应与损伤。
化疗则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是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最终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由于化疗药物的选择性不强,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难免会误伤人体正常的细胞,从而出现脱发、骨髓抑制等药物不良反应。
将放疗同时与化疗结合(放化疗)来进行鼻咽癌的治疗往往能增加疗效,放化疗减小了鼻炎癌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化疗药物的应用可以使癌细胞对辐射更加敏感,但放化疗也会有更多的副作用。
通常放射治疗在鼻咽癌的主要肿瘤部位和颈部附近的淋巴结实施。外照射放疗(EBRT)是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从体外照射人体,并经过人体正常组织及邻近器官照射到人体的某一病变部位的放射治疗方式,是鼻咽癌最常见的放射治疗方法。鼻咽癌放疗的常见副作用如下表所示。
了解疾病,防范疾病,治“未病”才是成本最低而效果最好的维持健康的方法。如若防不胜防,生了病,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则成了第二个最佳选项。出现疑似鼻咽癌的症状后,大家一定不能讳疾忌医,而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首诊科室一般可选择五官科或者头颈外科。
参考文献:
[1]何佳,骆文龙。鼻咽癌早期诊断的研究新进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1):51-53.
[2]祝元雪,李晓江。EB病毒Rta蛋白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12):2844-2846.
[3]吴鹏,向莉,杨玲麟。局部晚期鼻咽癌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8,16(08):940-943+966.
本文由科普中国出品,Cecilia Lee制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监制
公众号ID:Science_China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