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3财年第一季度(自然年2022年二季度)业绩,季度收入人民币2055.55亿元,同比保持稳定,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18%至人民币344.19亿元,均超过市场预期。
财报显示,阿里公司2023财年Q1实现收入为人民币 2055.55 亿元(306.89 亿美元),同比保持稳定,主要由于中国商业分部收入同比下降 1%至人民币 1419.35 亿元(211.90 亿美元),部分被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 至人民币 176.85 亿元(26.40 亿美元)所抵销。
经营利润为人民币 249.43 亿元(37.24 亿美元),同比下降 19%。经调整 EBITA(一项非 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同比下降 18%至人民币 344.19 亿元(51.39 亿美元)。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227.39 亿元(33.95 亿美元)及净利润为人民币 202.98 亿元(30.30 亿美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 302.52 亿元(45.17 亿美元),同比下降30%,主要是由于经调整 EBITA 下降和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益下降。
具体业务方面,消费领域,在提前2年完成了国内年度购买用户超10亿的目标后,高质量用户群体继续保持较高黏性。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12个月,超过1.23亿消费者在淘宝天猫年度消费超过人民币10,000元,这些消费者的跨年活跃率约98%,与截至3月底的情况基本持平。截至2022年6月30日,88VIP会员规模达到2,500万,在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能力上,阿里继续保持领先。
盒马、高鑫零售、饿了么等业务满足疫情期间城市居民的食品、日用品等家庭基本所需,获得了加快发展的机会。本季度,盒马和高鑫零售线上销售占比分别达到68%和36%,饿了么的非餐配送订单稳健增长。下沉市场方面,淘宝和淘特上M2C(源头直供模式)商品的支付GMV同比增长超40%,淘菜菜季度GMV同比增长超200%。
这些增长背后是阿里巴巴逐步建立起的分布式物流网络,形成了规模化的远中近场的完整履约布局,覆盖了从全国到地方、从远场到近场的时效达、当日达、次日达等多种按需配送模式。
本季度,菜鸟与淘宝天猫一起,持续拓展送货上门服务等增值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截至2022年6月30日,约有70%的菜鸟驿站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送货上门服务选择。
本季度,阿里云营收在跨分部抵消前和抵消后分别增长至239.38亿元和176.85亿元,经调整EBITA盈利2.47亿元,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随着“云钉一体”的持续推进,钉钉上生态伙伴总数超过4000家,覆盖20多个国民经济行业。
本季度关键战略业务均出现亏损收窄。其中,淘特、Lazada实现亏损同比和环比收窄;淘菜菜亏损环比大幅收窄。饿了么单位经济效益改善,推动本地生活服务分部的经调整EBITA亏损收窄,优酷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亏损同比收窄。
近期,包括阿里巴巴在内中概互联网公司股价普遍承压。出于对公司长期价值的信心,阿里巴巴在本季度继续加大股权回购计划。根据财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季度,阿里巴巴以约35亿美元回购了约3860万股美国存托股(相当于约3.087亿股普通股)。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过去一个季度,我们积极应对宏观环境的种种变化,通过持续加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始终聚焦长期战略。虽然我们的业务在四、五月增速相对放缓,但进入六月已经看到向好迹象。基于我们拥有的高质量消费群体,以及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多元化业务所呈现出的韧性,我们对未来长期增长充满信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