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见过于勇哭泣的样子,他留给百姓的,永远是武装守卫的刚强。
没有人见过于勇害怕的样子,他留给警队兄弟的,永远是一招制敌的果敢。
更没人见过于勇借助外力撑起右腿的样子,他留给外人的,永远是汗洒训练场的激昂。
从警18年来,全国“双百政法英模”、长沙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第一管理大队大队长于勇,经历了许多惊险和伤痛。但他仍说,青春无悔。
梦想不灭,训练不止
5月25日一早,与往常一样,于勇带领大队民警辅警开启了一天的封闭式训练。
在射击一项,记者发现了一个“秘密”。
跪姿射击时,队员们动作一气呵成,可于勇在起身时竟比他们慢了2秒。
原来,于勇在10多年前的一次障碍训练中意外受伤,术后膝盖半月板只剩下常人的三分之二。
医生给于勇下达了“死命令”:“再也不能进行高强度训练。再练,腿就废了。”
那年,于勇刚满25岁,进入特警队仅3年。对于从小立志当一名人民警察,将特警岗位看作是“人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他来说,备受打击。
但他不服输。身体慢慢恢复后,于勇开始偷偷训练左手持枪、左腿跪地。半年后,于勇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射击、擒拿格斗、综合体技能、攀爬速降、武装越野等科目的考核。
“不怕你们笑话,10多年来,我上厕所都只能半蹲,起身还要扶墙。但在训练场上,我绝对不能输!”于勇笑着说。
“练为战,战必胜。”训练场上,于勇和队员们喊出的口号,响彻四方。“平时敢流血,战时少流血,平时敢拼命,战时不丢命。”队员们说,于勇总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大灾大案“我第一个上”
训练场上,于勇是队员们追赶的目标。在大灾大案的现场,于勇“永远把危险留给自己”的姿态,更让队员们尊敬。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于勇第一时间向领导提交请战书,“国家遭受如此大的灾难,作为一名青年特警,我必须到一线去。”
根据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于勇和200余名同事前往地震一线执行任务长达45天。“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在一线,是特警义不容辞的责任。”时过境迁,如今回想十多年前的一往无前,于勇仍旧字句铿锵。
2016年中秋节前夜,长沙市河西某小区发生一起命案。于勇于中秋节凌晨锁定了嫌犯的藏身地。
据情报显示,嫌犯不仅携带了管制刀具,还携带了枪支。
凌晨1点多,于勇听到嫌犯房间内的电视没了声,他和同事开始伏击守候。
近5个小时后,最佳抓捕时机来了。然而,指挥部发来最新指示,为避免引发群众恐慌,现场不宜用枪。
于勇二话不说,关掉枪支保险,戴上防割手套,“我来!”他再次选择了最危险的位置。
6点40分,指挥部下达强攻命令,于勇第一个冲进房间,迅速将嫌犯制服。
此时,嫌犯房间的床头柜上摆着一支上了膛的枪,枪里还剩一颗子弹。
那年,于勇34岁,新婚不久。“总有人问我,破门而入直面歹徒时想的是什么,说实话,那样危急的时刻,我脑子不可能有其他想法,唯一想的就是如何制服歹徒。”于勇说。
当好弟弟妹妹们“啰嗦”的兄长
为了配合体制改革,2019年12月,长沙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第一管理大队成立。这是全省唯一一支配合省级部门工作的公安队伍。37岁的于勇被任命为大队长。
同事们赶来送行的时候,于勇却陷入了深思。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队员都很年轻且来自市局各个部门。于勇坦言:“刚到任时压力蛮大。”
即使压力巨大,于勇也没有自乱阵脚。大队运转一段时间后,他给队员们写了一封长达5000字的信,对如何改进大队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长沙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第一管理大队管理中队中队长谭娜至今将信收藏在抽屉里。
“在你们不断取得进步的时候,希望还能记起我这个啰嗦的老兄,能够一起分享你们的喜悦,对我来说,足矣!”谭娜说,每次看到这句话,心里都好温暖。
这位“啰嗦”兄长的严苛和关爱,队员们都记在了心上:“勇哥牵头制定了队伍管理办法,编订了勤务工作规范教科书,还给我们制作了教学视频”“勇哥总是挤出时间指导队员写作公文、练习演讲”“勇哥变身‘大厨’,为过年值守的队员准备一桌子好菜”……
长沙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第一管理大队成立以来,“弟弟妹妹”们在于勇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确保了“队伍零违纪、执法零过错、安全零事故、舆情零发生”,有力保障了相关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