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话题“朝阳确诊老夫妇写信给邻居被点赞”冲上了微博热搜。在6月4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朝阳区副区长杨蓓蓓介绍,6月3日通报确诊的这对老夫妇给邻居们写信,说年龄大了,也不会用智能手机,所以在配合疾控人员流调时,对于去过的地方、遇见的人,可能记不全了,希望5月27日以后跟他们聊过天、打过照面的人主动上报,排除风险。“这对夫妇尚未康复,仍记挂着疫情防控,记挂着邻里乡亲,值得点赞。”杨蓓蓓说。
据医学专业人士介绍 ,一个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通常会感到茫然失措,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悲伤等情绪反应。朝阳确诊老夫妇积极配合流调,其实已尽力了,仍然为“可能记不全了”而担心。身体尚未康复,却记挂着疫情防控、记挂着邻里乡亲,写信给邻居,这是一种友善,也是一种修养。
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周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孟子说“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王阳明提倡“良知”,都是在劝人向善。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显著区别,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的限制,构建起一个“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多为大家考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友善显得弥足珍贵。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点点萤火汇成星河璀璨”。“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我们做人、做事、成家、立业的重要法宝。有一种友善叫“记挂”,朝阳确诊老夫妇心心念念地记挂着邻里乡亲,给邻居写信呼吁帮忙协助流调,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然而,荧荧微光,可汇成友善星河;凡人善举,可聚作温暖城市的大爱。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当前,北京疫情整体已进入扫尾阶段。回眸疫情发生后的一幕幕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场景,仍然让人动容。其中,“中国好邻居”张旭就是一个生动典型。张旭在判断自己是“密接”疾控尚未通知前,在自驾车内密闭隔离12小时。其所住居民楼仅封控14小时即解封。事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当时没有想太多,就想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影响,“没回家,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张旭面对疫情时的朴实认知,体现了友善品质,也彰显了人间真善美。
我们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市民?如何履行个人防疫责任?朝阳确诊老夫妇、张旭等人为我们作出了良好示范,他们以凡人善举展现了北京市民品质,彰显了城市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疫情面前凸显力量,见证人心。本轮疫情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令人遗憾的个案。比如,有人面对流调,故意隐瞒接触史,造成病毒传播扩散;有人违反居家隔离规定,擅自外出活动,导致数千人隔离;有人前往病例较多的外地出差,返京后聚餐引发聚集性疫情……凡此种种,不仅害苦了邻里乡亲,更破坏了疫情防控大局。这些人与朝阳确诊老夫妇、张旭等人相比,两者高下立判,宛若云泥之别。在善与恶、诚与伪面前,每个人该何去何从,作何选择,答案不言自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我们为朝阳确诊老夫妇写信给邻居而感动,更要见贤而思齐,在共鸣认同或反躬自省中严格自律,并将善意播撒,融小我于大我,汇小河成大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为北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崇德向善、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