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新业态企业,网约车司机及平台企业都可能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有关部门应该做的是不断规范行业运营,确保其在法治的轨道上前行,通过对相关从业者不断加大维权服务力度,激发其工作、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行业服务质量,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今年4月网约车运营数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4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4.76亿单,环比下降11.6%。此前的数据显示,3月全国网约车共产生5.39亿份订单,同比下滑超29%。
不难看出,网约车行业订单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持续下滑。这也意味着,网约车司机的收入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网约车按下慢行键、网约车司机陷入困境,某种角度上也在敦促相关平台为摆脱困境及未来发展筹谋。如何维持合规司机群体的稳定性,让他们更有归属感、职业认同感,是重中之重。
有业内分析显示,随着行业景气度的下降和监管政策的日益趋严,网约车平台在司乘两端的着力点开始发生变化,从以往对用户流量的重视,逐步转移为对合规运力的保障。多家平台不约而同通过完善司机权益和改善服务,来稳定和提升平台的运力供给保障。
时下,很多人的出行离不开网约车。在与司机的攀谈中,不少乘客会听到司机聊起工作中的烦心事,比如,平台派单不够科学,让司机从十几公里外赶到,结果乘客的行程也就两三公里;等乘客时,停远了乘客不愿意,停近了可能吃罚单;往往不知道这一单乘客到底付了多少钱,平台抽走了多少钱;搞不清楚奖励机制,多干了活但可能并没多挣到钱;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健康难获保证……好在这些烦心事逐渐得到正视和重视,也在一步步迎来转变和改善。
从监管层面来说,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对包括网约车司机在内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平台企业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予以明确,对网约车司机关心的收入分配规则、劳动报酬计算规则和标准、劳动强度等问题给出回应,对健全最低工资和支付保障制度、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探索用工企业购买商业保险等机制提出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以帮助网约车行业及其从业者纾困解难。
从平台企业来说,不少平台对从业司机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通过分时段免车佣、单量任务奖励、流水保底等形式,提高司机群体的整体收入;一些平台推出学历提升奖励、司机心灵驿站、特别关爱慰问金、免费体检福利、司机子女助学金与奖学金计划等举措;一些平台在其线下站点为司机提供免费洗车、免费休息室、平价午餐以及安全教育等。凡此种种,都在向着关爱网约车司机、提升其归属感与幸福感努力。
与此同时,工会组织也在积极作为,把网约车司机作为推动建会入会的重点群体,最大限度吸收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加入工会组织;搭建从业人员与新业态企业沟通平台,探索建立双方平等协商机制,或收集网约车司机诉求、反映给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为网约车司机送上法律援助、技能提升、平安保障等,将户外劳动者驿站变身为24小时开放的网约车司机之家……无疑,这些工作是让网约车司机遇到困境和难题时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有了“娘家人”的帮助和依靠。
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新业态企业,网约车司机及平台企业都可能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有关部门应该做的是不断规范行业运营,确保其在法治的轨道上前行,通过对相关从业者不断加大维权服务力度,激发其工作、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行业服务质量,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
文/林琳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