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针的补水护肤效果被各路网红带火,成为了非手术类“轻医美”市场的热销项目,吸引万千女性为之痴迷。今后,如果有医美机构拿出一个不是Ⅲ类医疗器械的商品当成“水光针”推销给你,那这家机构可以直接拉黑了。记者了解到,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水光针”明确按照Ⅲ类医疗器械监管。(4月20日《北京青年报》)
“打一支水光针相当于敷1000张面膜”“大妈变少女,中间只隔着一支混合型水光注射”“一针解决补水保湿、收缩毛孔、淡化细纹、美白祛斑等N种问题”“午餐美容,微创不动刀”……近年来,水光针的各种广告可谓脑洞大开,极尽夸大宣传之能事,把个水光针搞得家喻户晓,谁若没听说,就不能算熟悉美容,甚至可能被认为赶不上当下年轻人求美的时髦。
一个“水”字,给人留下水灵的印象,一个“光”字,则预示着光鲜亮丽。就连“补水”这个概念都不乏拥趸,爱美者对于水光针自然容易趋之若鹜。更何况明里的广告、暗里的“种草贴”等,无不将水光针的作用吹得神乎其神,久而久之,“水光针”这个名称就具有了很强的迷惑性,由于追捧者众多,水光针俨然已成销量极大的医美“明星”产品。
但打水光针变丑甚至致病、致残者不在少数。这一方面是因为水光针市场“水货”横行,据《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水货”多了,当然容易出事。另一方面,水光针谁都能经营,微商代理、网店销售,根本不问资质。并且经几天短期培训后,谁都敢上手给人注射水光针。经营和注射水光针到了毫无门槛的地步,其根源在于,水光针走了大众化而非专业化路线。
明确水光针按Ⅲ类医疗器械管理,可让水光针从大众路线回归到专业路线。此后经营水光针必须具有相应资质,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备案证》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要按照Ⅲ类医疗器械接受严格监管。也意味着普通人随意给他人注射水光针,将得到更为严厉的处罚。更重要的是,水光针被戴上Ⅲ类医疗器械的“紧箍咒”,可以让这个迷惑性很强的名称祛魅归真,帮助民众看清其本来的面目,重视其潜在的风险,进而不再像过去那样随意使用。
当然,明确水光针按Ⅲ类医疗器械管理只是第一步。当前,明知一种产品是Ⅲ类医疗器械,仍随意挂网销售和下单购买,是一种常见现象。在此背景下,水光针按Ⅲ类医疗器械管理只是为治理水光针滥用现象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不一定就能让这种现象得到较好治理。水光针已形成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在利益的驱动之下,敢打擦边球者仍大有人在。按Ⅲ类医疗器械管理的重点不在重新归类,而在于“管理”二字上,只有严格按照Ⅲ类医疗器械监管,方能实至名归,将水光针约束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内。
文/罗志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