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物价指数。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涨幅较上月有所回升。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3%,环比上涨1.1%,环比涨幅有所走高。
3月CPI1.5%的涨幅依然温和,背后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猪肉价格在继续走低。但是3月CPI超预期走高背后,主要受国际因素和国内疫情影响,粮食、食用油等价格在走高,国际原油价格推动国内汽油“三连涨”。
随着去年翘尾因素的逐渐消失,PPI同比涨幅在逐渐走低。但是,3月PPI环比上涨1.1%,同样受国际原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价格推动,国内促基建投资积极信号也带动钢材等价格回升。
展望未来,地缘政治对国际原油、粮油价格的影响仍存在变数。4月初,随着国际能源署宣布释放原油储备,以及国际疫情仍存在反复,加之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原油价格有所回调。
粮油价格有所上涨
3月CPI同比涨幅为1.5%,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受国内多点散发疫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3月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
比如,受国际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价格上涨及国内疫情影响,3月份面粉、食用植物油、鲜菜和鸡蛋价格分别环比上涨1.7%、0.6%、0.4%和0.3%。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3月份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环比上涨7.2%、7.8%和6.9%。
以布伦特原油为例,3月份原油价格回升至100美元/桶以上,月内最高曾逼近128美元/桶,4月初在103美元/桶左右震荡。受此影响,3月以来,国内汽油价格实现“三连涨”,相较2月底上涨了12%。
4月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数据显示,3月世界粮食商品价格大幅跃升至历史最高水平。其中,3月国际小麦价格环比上涨19.7%,玉米价格环比上涨19.1%,涨幅明显。
近年来,受国际疫情影响,国际粮油价格整体在不断上行。俄乌局势发酵加大了粮油涨价压力,因为俄乌是全球小麦、玉米、菜籽油、氮肥、钾肥的重要出口国。
这无疑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一定影响。3月底,金龙鱼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俄乌是葵油产区,压榨和油脂业务成本承压。目前大豆价格创历史新高,且未来价格走势不明朗,会谨慎采购原材料。
不过,国际粮食、食用油价格大涨,目前对国内影响相对较小。政策层面要求保春耕、保农资供应等,对外释放着稳定粮食生产的积极信号。3月份,我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2%,食用油价格同比上涨3.5%。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从小麦市场情况上看,国内小麦价格通过国家调控基本在可控范畴。从植物油来看,国内居民消费的主要是菜籽油和花生油,二者目前国内涨幅较小,市场价格还相对稳定。
3月CPI的回升,还受疫情影响。部分餐饮消费回归到家庭消费,部分居民加大对粮食、食用油等基本生活物资的采购力度。多地加大疫情防控力度,跨区域物流成本上升,也加剧了部分地方物资供应的紧张。
此外,疫情影响了部分服务业的恢复。比如,3月份飞机票、电影及演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旅游价格较上月均有所下降。
中银国际证券宏观团队指出,3月CPI涨幅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食品项目中部分产品受到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国内疫情影响,环比涨幅超预期,如粮、油、菜、蛋等;二是工业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加大,特别是能源价格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价格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考虑到当下国内疫情影响依然存在,以及国际油价和农产品价格仍在较高水平波动,不排除CPI同比增速进一步上行。
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波动加剧
去年,受全球疫情反复、供应链紧张、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宽松等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随着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收紧,市场机构普遍预计今年大宗商品难以出现大幅上涨。但是,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了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
3月我国PPI同比上涨8.3%,环比上涨1.1%,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
具体来看,3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上涨14.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7.9%,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环比上涨3.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2.7%,这些行业涨幅居前。
另外,煤炭和钢材价格也有所上行。3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上涨2.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1.4%。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表示,俄乌冲突带来供给紧张,国际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波及国内铁矿石、焦炭。3月份,在国内稳增长政策作用下,下游需求有所启动,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疫情防控下物流运输受限也波及到钢铁生产——在多重因素交织下,国内钢铁市场价格波动上行。当前俄乌局势发展仍有较大不确定性,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国际资本市场及大宗商品市场可能波动加剧。
3月份国际原油价格也在加剧震荡。以布伦特原油为例,3月上旬曾冲至近128美元/桶,3月中旬又震荡下行至98美元/桶,3月下旬又再度上冲至120美元/桶,4月8日最新结算价回归至103美元/桶。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全球需求比较弱,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主要是供给冲击带来的,未来原油价格可能会继续上行。受逆全球化趋势、绿色清洁能源转型、地缘冲突进入高发期等多项因素作用下,全球可能要进入高通胀时代。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奇霖表示,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受阻对部分企业生产造成影响,这种负面干扰会影响商品的交付和销售,短期内可能会推动相关商品涨价。另外,疫情影响国内消费恢复,但上游生产资料成本较高,可能加剧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