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媒体专业志愿者李昊鹏:“外交课”上显身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4 21:16

2月21日,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媒体专业志愿者李昊鹏,在朋友圈上分享了自己的心情:“让人念念不忘的,是同记者们每日如一的寒暄问候;是摄影记者位置上怎么扫也扫不干净的积雪;是比赛间隙在看台听到的《海阔天空》……”短暂休整之后,李昊鹏将继续投入到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中。

李昊鹏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摄影点位执勤

李昊鹏就读于外交学院,是一名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的研究生。在报名参加冬奥会媒体专业志愿者选拔的时候,他还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成功入选主要得益于他过硬的英语能力和简历上亮闪闪的志愿服务经验。“我曾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外交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也曾在外交部实习,亲身体验外交工作,这些经历都让我有能力、有信心发挥专业所长,做好北京冬奥会的服务保障工作。”李昊鹏说。

冬奥会开幕前,李昊鹏就来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作为媒体专业志愿者,开始了上岗前的准备工作。他的工作主要是为摄影记者服务,帮助他们登记信息、存放器材等。但实际上,他还要解答摄影记者提出的关于场馆路线和交通方面的很多问题。

为媒体记者提供准确的指引是李昊鹏遇到的第一个挑战。与其他场馆不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海拔高,占地面积大,周围设施分布在几片区域,刚一进场很容易找不准方向。“自己都不认路,如何为记者们提供好服务呢?”李昊鹏说,“到达场馆后的前几天,我多次进行踏勘,几乎走遍了这座山,将各个点位都摸得很清楚。开赛后,当有记者问询路线时,我都能准确告知。”

李昊鹏在场馆摄影接待台服务

对于李昊鹏来说,第二个挑战是英语。按说这不应该成为难题,作为英语专业毕业生,他已经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但由于高山滑雪有很多专有名词,以往很少接触,为了更加顺利地完成工作,李昊鹏在上岗前的培训中特意加强了高山滑雪相关词汇的中英文对照学习。“有一次,一位记者想要采访压雪车的技术人员,但压雪车这个词平时不是很常见,大家都没听明白,好在之前我看到过这个词,最后顺利解决了问题。”李昊鹏说。现在,除了一些基本的日常工作,他在场馆还会为外国记者与中方工作人员提供“交传”服务,真正将专业所学运用到了实处。

第三个挑战是寒冷的户外工作环境。李昊鹏在室外的主要工作是值守摄影记者拍摄点位,为他们提供服务。除了寒冷和大风,冬奥会期间的几场降雪也给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为了避免记者滑倒,志愿者会提前到达工作岗位,在摄影点位清扫积雪,尽力为记者们创造好一点的工作环境。李昊鹏说:“雪不停地下,我们就要随时清扫,天气十分寒冷,有时我觉得手和脚都要冻僵了,但是我从来没有退缩过,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李昊鹏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清扫路面积雪

在整个冬奥会期间,李昊鹏也见到了国际奥委会、各国(地区)代表团官员、运动员和各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令他收获很多。“在学校的专业课上,我们也学习过国际奥委会的知识,将它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从学术上进行研究,但我对于如何筹办一届奥运会并没有概念。而参与北京冬奥会让我认识到举办世界级大赛的不易,其中有无数重要的环节,还需要无数人在背后付出心血。冬奥会是一场大国外交,对我来说也是一场生动的外交课,让我受益匪浅。”李昊鹏说。

感言

“坐在缆车上,望着眼前的海坨山,我时常心潮澎湃。我想,那一定是对巍巍雄山的敬畏,是对冰雪运动的憧憬,是对志愿服务的热情。作为外交学院的学生,我要发挥专业所长,做好北京冬奥盛会的服务保障工作,同时也要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贡献力量。”——李昊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高艳

相关阅读
气象专业志愿者郭静妍:不惧严寒不畏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6
志愿者张元世男,跟记者打交道轻车熟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2
外交学院礼宾志愿者甘恬:热情服务 讲究分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0
专业志愿者李宇嘉:保障场馆通信畅通无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2
外交学院张元世男:让志愿服务精神在北京冬残奥会继续绽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7
北京化工大学志愿者:天气突变机智应对 共舞墩墩观众打Call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7
外籍志愿者森迪:感恩的心让我加入冬奥志愿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5
北京体育大学礼仪志愿者李杨宁:以最佳仪态完成好颁奖任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