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发改委会同市教委、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同步出台本市线上、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据了解,按照线上线下、班型大小,北京市分类制定了4种收费标准。《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于2022年2月21日(2022年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实施,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的管理,参照执行。
辞旧迎新之际,北京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的确定引发了舆论关注。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导致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是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孩子们不堪重负,而校外培训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一些培训项目收费过高,违背了教育的公益属性,加重了家长经济负担。在“暴利”的诱惑下,各路人马纷纷蜂拥而至“捞金”,严重加剧了行业乱象。
为此,中央出台“双减”政策之时,就明确要求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由政府制定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并按程序纳入地方定价目录。
校外学科培训收费从市场调节到纳入政府指导价,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价格法》第十八条规定,对于“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鉴于教育的公益属性,校外学科培训收费纳入政府实施指导价管理,理所应当。
依据《价格法》规定,政府指导价是指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实施政府指导价管理,有效减轻学生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封住了校外学科培训机构乱收费的通道,掐准了这一行业乱象的“七寸”,为落实“双减”明晰了标准。
在具体操作中,各地大多将培训班型分为小班(10人以下班型)、中班(10至35人班型)及大班(35人以上班型)。价格浮动幅度均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此外,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标准课时时长为30分钟,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标准课时时长为45分钟。实际时长不一样的,按比例进行折算。与之前动辄几百元的收费相比,政府指导价无疑彰显了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非营利性本质。
教育不是生意,既然是非营利性的学科培训,本来就应该守住公益的初心,绝不能阳奉阴违,比如通过直接收现金等方式“规避”监管。为了杜绝某些培训机构私下搞“小动作”变相提价,有关部门要加强线上监测和线下巡查,及时查处学科类培训不执行政府指导价、不明码标价以及非学科类培训不明码标价、价外加价、虚构原价、虚假折扣等违法行为。
面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培训机构应该积极面对主动求变。如果确实迫于成本的压力,不妨考虑向在线授课转型。之前,一些金牌在线教师就颇受学生欢迎。只要教学质量有保障,就不用担忧生存问题。
政府指导价为落实“双减”明晰了标准,但绝不是越低越好。出台政府指导定价的初衷,是要让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能规范经营,而不是无法生存。因此,政府指导价不能罔顾市场规律,一味压低,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学生家庭承受能力等因素,适时对收费政策开展评估,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完善,尽量满足学生差异化教育培训的需求。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