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摄像头,专设充电棚,技术加人工手段干预,北京门头沟大峪街道金泰丽湾小区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解决电瓶车上楼问题。
由于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自2018年以来,北京门头沟区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大峪街道办事处,结合创城工作要求推进消防安全治理工作,目前使用的“技术加人工”手段,已经取得一定效果。
防进楼充电引火灾 电梯内设电瓶车阻断器
9月3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位于北京门头沟大峪街道金泰丽湾小区进行实地探访,小区全面实行人车分离,汽车一律不能进入小区,保证了居民的日常出行安全。小区物业常经理介绍,小区内不仅严格执行人车分离,并且要求电瓶车不准上楼,避免电瓶车在楼上起火发生火灾。
金泰丽湾小区的每个楼道内都张贴六七张消防宣传海报,告知居民遇到险情如何自救,以及电瓶车上楼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我们不仅在楼道内张贴了消防安全海报,还在电梯内安装了电瓶车阻断器。”常经理介绍。
记者了解到,该阻断器不是设置障碍物让电瓶车不能进入电梯,而是智能摄像头,能够识别1000余款电瓶车。当有电瓶车进入电梯后,摄像头会迅速识别,当判定为电瓶车后,“电瓶车禁止进入电梯”的安全提示音便会响起,并且电梯门只有在没有电瓶车的情况下才会关闭。如果电瓶车在电梯内超过1分钟,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便会前往现场进行劝阻。
常经理表示,由于电瓶车不准上楼,为了方便居民充电,社区联合物业在小区内设置了电瓶车充电停车棚。车棚可同时供10辆电瓶车充电,价格为2小时收费1元。
街道投资改造车棚 解决居民充电问题
大峪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杨清宇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辖区总面积4.4平方公里,所辖33个社区居委会,有3.5万余户,常住人口8.7万人,交通发达、人口集中。
为避免电瓶车上楼和飞线充电,并解决居民充电问题,街道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进行车棚建造,共新装充电桩118组,实现了33个社区全覆盖。今年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项目,大峪街道新建自行车棚36个,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30组,有效缓解了居民充电难和电动车上楼的情况。
门头沟消防救援支队在大峪街道进行消防隐患排查时发现,楼道的杂物堆积是火灾重点隐患,大峪街道与消防配合进行垃圾分类、清理居民楼楼道和阳台,建立安全疏散通道大扫除制度等,并与专业公司签订垃圾清运合同,保证杂物随时发现随时清理。
社区建微型消防站 部分停车棚有志愿者维护
大峪街道安全科工作人员杨清宇表示,辖区内的每个小区都安装了充电车棚,每个车棚都配备有2个灭火器,并且一些充电车棚还安排了专门的志愿者进行管理维护,“当遇到充电完毕的电瓶车没有及时离开充电车棚时,志愿者会对车主进行提醒,保证充电设施的高效使用。”
志愿者杨大爷表示,自己退休后时间比较自由,作为社区的一员非常愿意承担起维护社区安全的责任,“在小区里,如果发现飞线充电的情况,我就会进行劝导,让他们来车棚充电,并且引导自行车等非充电车辆停到指定停车区,避免占用充电车棚。”此外,社区还对志愿者进行了消防安全培训,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灭火器。
杨清宇介绍,大峪街道推进了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有物业社区依托物业公司建立微型消防站,无物业社区由居委会负责建立微型消防站,目前已实现辖区微型消防站全覆盖,通过“一警六员”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演练,使基层消防力量掌握基本技能,面对火情能够沉着应对,控制火灾规模。
社区居民陈大妈说:“原来给电瓶车充电都是从楼上甩一根充电线下来,现在小区内都配备了充电车棚,充电更方便的同时,也杜绝了安全隐患。”
实习生 尹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