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南京禄口机场之后,张家界成为又一个疫情“暴风眼”。
从目前的信息看,张家界的这波疫情与南京疫情相关,最早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三名大连游客曾在禄口机场转机。截至7月29日18时,张家界传播链条的关联感染者已达18例,涉及辽宁、江苏、四川、北京、湖南等地。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新的省市“上榜”,毕竟眼下是暑期旅游旺季,感染者里就不乏带着娃去旅游的。本是快乐暑假,不想纵情山水一番后却带着病毒回家,这是谁都不愿经历的“人生体验”。
尽管“祸”可能源起于南京,但张家界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传播链条,许多感染者并无南京旅居史。疫情之所以在张家界“开花”,和景区防疫松懈直接相关。多个感染者于7月22日观看过“魅力湘西”剧场演出,同场一共2000多名观众,座位还没间隔。可能你在网上看过这个演出的资料图片,想想满座时乌央乌央人挨着人的“盛况”,再想想不是所有观众都自觉全程戴口罩,是不是感到一丝战栗?与张家界有关联的疫情有个特点,就是病例的活动轨迹都特别长,一个景点接一个景点。目前谁也说不好病毒是怎么传开的。有好些感染者没有看过那场演出,一个确诊病例是当地人,家住距离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4、5公里之外。张家界不止剧场演出一个旅游项目,游客们乘兴出游也未必只到张家界一处。比如重庆的感染者,自驾跑了湖南、四川好几个地方。尽快摸清病例轨迹、排查密切接触者、切断传播链条,是当务之急。
在张家界疫情露头之前,张伯礼院士就担心过旅游景区,说现在很多景区又不限流了,好多游客不戴口罩。我之前在一些地方出差旅游也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国内疫情控制得相对好不假,但这么快陷入“疫情已走”的幻觉,也是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细究张家界疫情中相关病例的轨迹,我发现景区懈怠不是疫情防控中的唯一“盲点”。
7月17日,三位大连游客曾在禄口机场转机去张家界,停留约两小时;三天后的7月20日,禄口机场发现9份阳性样本。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并没有很快被排查到,继续在湖南玩耍了好几天,包括22日去看了那场“魅力湘西”的演出,25日返程时还在西安咸阳机场中转了一道。殊不知,病毒在这个过程中也“游玩”了一溜够。从20日到25日这五天的时间里,他们似乎处于疫情防控的“盲区”,直到回到大连,才按照当地疾控的紧急提醒向社区报备、被纳入隔离管控。这三个人的“失控”,很可能是南京疫情外溢张家界的关键因素。
张家界之所以成为一个疫情的“暴风眼”,景区管理难辞其咎,南京疫情的传播链条没能及时斩断,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这不由得让我们反思,防疫这张网,织得足够密了吗?
南京疫情出现后,各地的启动应急响应还是比较及时的。比如中山、宿迁、珠海、绵阳等地的关联病例,都是在21日就根据当地的排查通知去做了核酸检测。我注意到,相对比较“迟缓”的除了大连这三例阳性,还有沈阳的一例关联病例,二者之间的共同点是,他们一直在旅途中。
除了管理漏洞、精神松懈,各个部门、各个地方之间的信息共享、联动反应的滞后同样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盲点”。拿大连这三个游客来说。虽然游客一直在路上,但这是一个几乎“处处留名”的时代。我最不解的地方在于,航程信息是实名的、“魅力湘西”演出也是实名制购票,可为什么一直拖到返回居住地,他们才被“锁定”?这五天的“真空”时间里,究竟是谁的责任没到位?防疫是全国上下一盘棋,各个节点真的打通了吗?
经过南京、张家界这波疫情,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新冠病毒都将和人类共存。加快疫苗接种当然是必要且迫切的,但病毒还在变异,疫苗可以减缓传播、减轻感染程度,却无法达到清零和根除流行的目标。这时候,加强防控意识、对防控体系查漏补缺就显得尤为重要。
身为江苏人,我这几天大有痛心疾首之感。一个相对发达地区省会城市的国际机场,竟然出了如此大的管理纰漏,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明明这一年多全国各地已经摸索出了一套防疫经验、应急模式,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从政府到个人,敬畏风险是最基本的生存信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