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房企开启上市潮
信息时报 2020-11-14 21:08

在融资环境的持续收紧的背景下,2020年房企对于赴港上市依旧热情不减。日前,多家房企通过港交所聆讯,上市箭在弦上。

祥生控股日前开启招股,并公布发行区间为4.8港元到6.2港元,发行6亿股,最高募资净额为37.2亿港元 预计11月18日上市。祥生控股为中国一家快速成长的大型综合房地产开发商,公司的总部位于上海且深耕浙江省,经过逾20年的发展于浙江省建立领先的市场地位。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的资料,就合约销售而言,公司于2019年在浙江省所有住宅物业开发商中排名第三,约占浙江省物业合约销售总额的5.1%。祥生控股2017年、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62.93亿元、142.15亿元、355.2亿元。

上坤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在港交所网站更新了聆讯后招股书,据最新招股书,2020年前四个月,上坤地产实现营业收入11.49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毛利和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据了解,上坤地产将于10月31日起招股,基础发行规模为5亿新股,发行后占总股本的25%,定价最高2.50港币/股,超额配售权充分行使后,募资金额最高14.38亿港币,预计于11月17日在港上市。

此外,日前,金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每股4.48港元完成收盘,完成了上市后第一个完整交易周。金辉控股的上市诉求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当时,金辉选择与融侨以股权置换方式合作,金辉创始人林定强出任林文镜治下的融侨行政总裁,目的就是为了上市。但两家在五年后分道扬镳,上市计划因此流产。

由于10月29日金辉控股成功上市,因此截至2020年10月底,在港交所等待IPO的房企有海伦堡、奥山控股、万创国际、三巽控股、大唐地产、鹏润控股、领地控股、实地地产等八家房企。其中海伦堡、奥山、万创国际以及鹏润控股的招股书已经过期,截至2020年10月底仍未更新,未来是否继续申请上市仍然有待观察。此外,在房企分拆旗下公司上市方面,十月没有新增房企旗下企业递交上市申请,而在期后的11月3日,融信集团旗下的融信服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业内:上市可带来融资机会但也绝非“灵丹妙药”

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产业作为一种资金密集型行业,对于资金需求巨大,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大,收购兼并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大多数的房企都不得不依靠资本平台的支持来维持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不过,各大中小房企通过赴港上市虽能解一时之急,但绝非持久发展的“灵丹妙药”,中小房企仍然会面临不少问题。

多数企业为寻求规模的进一步上升,都会选择上市,而上市之后也为他们带来更好的融资机会。通过上市房企不仅可以在IPO时获得一笔直接融资,更可以提高企业透明度,拓宽融资渠道,对未来企业维持流动性也有着相当的帮助。以新力为例,新力控股于2019年11月正式赴港上市。从其2019年的业绩报告来看,2019年新力的净负债率相比2018年大幅减少了170.9个百分点至67%,已处于较安全水平,同时现金短债比提升至1.43;平均融资成本同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预计随着上市融资渠道打开,融资成本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值的注意的是,在上市的房企中,有不少房企已实现了双平台上市,如万科、世茂、大悦城等等。一方面,双平台模式能够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市值表现;另一方面,一般而言,港股更看重商业发展,通过不同业务选择不同主板上市,能够灵活地为各业务板块提供更多资本支持。还有一部分房企则是通过母公司而实现整体上市,这类企业如联发、建发、东原、中冶等。除此之外,如正商、佳源、三盛、福晟等虽然拥有上市平台,但集团的资产并没有完全注入。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背景下,各大中小房企通过赴港上市虽能解一时之急,但绝非持久发展的“灵丹妙药”。上市后的房企仍可能会面对认购不足、股价破发、估值低迷等更多重重考验。严跃进表示,在一些区域市场上,小房企依然有各类资源,依然可以获得较好的发展。他建议小房企在地块开发上体量不要太大,这样资金压力也不会太大,进而可以获得较好的发展。

编辑/张郁唯

相关阅读
第四次递表才成功,安徽房企三巽通过上市聆讯
界面新闻 2021-06-27
超两成房企入围“红色档” “三道红线”下的中小房企生存启示录
中国经营网 2020-12-19
不惧“三道红线”,小房企港龙上市后屡抢高价地
界面新闻 2020-11-19
上市后房企负债率下降
信息时报 2020-11-10
中小房企上市观察:仅3家获批 5家开发商招股书已失效
中新经纬 2020-10-24
中小房企上市观察:仅3家获批,5家开发商招股书已失效
中新经纬 2020-10-23
中小房企上市观察:仅3家获批 5家开发商招股书已失效
中新经纬 2020-10-23
失效的招股书:中小房企上市赛道“堵车”了
中国房地产报 2020-10-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