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因怀疑人民币上可能沾染“新冠肺炎病毒”,近日江阴的李阿姨居然把现金放进微波炉中加热消毒,3000多元人民币被烤得面目全非。那么,钞票到底是如何消毒的?能否放心使用呢?
近日,江阴市的李阿姨因担心钞票上留有病毒,把钱放到微波炉里消毒。还不到一分钟,微波炉就飘出了焦煳味。李阿姨慌忙取出现金,但为时已晚,纸币大部分碳化至黑色,看着被烤得面目全非的“火烧币”,李阿姨心痛不已。经过银行的细心鉴别、清点,最终为李阿姨全额兑换了崭新的人民币。
为确保老百姓使用现金的安全和卫生,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已做出一系列安排。一方面确保新钞供应,暂停了现金跨省调拨以及部分疫情严重地区的省内调拨;另一方面,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重点单位回笼的现金暂存库房,流通中的现金消毒处理后才能投放。可以说,现在银行方面对纸钞的的管理和消毒都有了措施,大家可以放心。
看着那么可爱的纸币被烤糊,心痛的疾控君决定从技术角度跟大家唠唠纸币有“毒”这个话题。
01
首先,根据当前的医学研究结果来说,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等传播方式进入人体,暂时还没有官方宣布纸币有作为媒介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
02
其次,冠状病毒在体外能存活的时间并不长。通常,病毒在无孔 (防水) 表面 (例如不锈钢和塑料) 上的存活时间要比在多孔表面 (例如针织物和纸板) 上的存活时间更长。有一篇论文研究得很具体:
这个研究原本是要看SARS冠状病毒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期,但因为SARS的高传染性,就用了两个分属于不同类别的动物冠状病毒代替。实验测量了这两个病毒在不同的温湿度组合下,在硬质无孔的不锈钢表面的存活时间。研究结论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病毒存活时间和湿度温度有关。
在4°C,相对湿度20%的环境下,两种病毒都能存活高达28天,相对湿度越高,病毒失活越快。
在20°C,两种病毒失活都加快了,在50%相对湿度,而不是80%,失活最快。
在40°C,病毒失活更快了,湿度越高,失活越快。
注意,室内温度一般为20°C,湿度40-50%左右,也就是说,在一般室内环境下,排出人体病毒很快就会失去感染能力。
03
最后,即使你很不幸地拿到了一张刚刚被病毒沾染的“新鲜”毒纸币,又想被成功感染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触摸过这张有活病毒的纸币后,立即挖鼻子揉眼或者舔手指。②你体内的免疫系统是混饭吃的,不能打败这些入侵的病毒,病毒大量繁殖导致你发病。
04
疾控君提醒大家,比起给纸币消毒,更好的措施还是时时注意自身的防护,毕竟纸币是日常流通物品,它身上存在的细菌、病毒还是很多的。实际上,伴随着现金传递的,是不可避免的人员接触,这些被忽视的“接触”才可能是导致疫情传播的真正途径。所以减少与人的接触、做好自身防护、养成使用现金后及时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正确的操作,“烤”钞票的方法不可取。
综上,你因为接触纸币被传染新冠肺炎的概率很低,但为了保险起见,其实可以使用手机微信或者支付宝付款呀~
来源:无锡疾控
编辑/张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