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女朋友,有人靠感情,有人靠付出,有人靠“套路”。12月2日,北京海淀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涉嫌“PUA”引发的案件。该案中,“学员”自称参加搭讪技巧培训后,未成功找到女朋友,于是将“讲师”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合同无效,返还全部学费3万元,庭审中双方互指对方是“PUA”。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PUA”全称Pick-up Artist,最初只是分享人们如何通过技巧和心理学应用,去接近自己喜欢的人。这门“学问”成为少数人趋之若鹜的“把妹圣经”。甚至不法分子演变成网上交流与女性迅速发生关系、坑骗女性方法的行为。
学习搭讪技巧无效 请求返还学费
陶先生诉称,其于2018年10月份在互联网上看到顾先生关于教授搭讪口才专业的网站招生信息,10月5日报名参加了培训,学费为30000元。10月6日上午开始在顾先生家里学习理论课,下午顾先生带其去西单商场学习搭讪口才。
在随后的8次教授课程中,二人上课时间不超过72小时,分别去了学校和商场。后经多方求证得知,顾先生教授的课程与宣传的内容不一致,而且其招收的多名学员都表示未达到宣传承诺的效果,其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陶先生认为,顾先生并没有办理《办学许可证》及《营业执照》,且在此期间招收多名学生,此种行为违反了合同法以及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同时,顾先生的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德和善良风俗。
据此,其认为顾先生涉嫌“PUA”教学,请求法院判令确认双方合同无效并返还学费30000元。
他通过课程找到了女朋友 不同意退费
顾先生辩称,自己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曾在不少大规模房地产公司工作过,自2010年左右开始教授搭讪技巧。2013年,创办关于人际关系交流的个人网站。正是出于帮助那些性格内向,没有恋爱技巧且不善言谈的人们提升自信和搭讪技巧的目的,才创办这一课程。
顾先生认为,陶先生通过自己的课程已找到了女朋友,其服务已完成,可陶先生不但没有感谢自己,反而将其起诉,这种行为属于“恩将仇报”。其表示,陶先生从事“PUA”多年,自己想通过授课来挽救陶先生,因此不同意陶先生的诉讼请求,不同意退还学费。
陶先生提交了其与顾先生的微信聊天记录,以此证明顾先生教授的内容实际上与“PUA”属于同一性质,违反了社会公序良俗。对此,顾先生不予认可,并表示其本人反对“PUA”,教给陶先生的是如何和陌生人正常交流,如何说开场白,并留下联系方式。
焦点:学员讲师互指对方为PUA
经过举证、质证和法庭询问,审判长归纳了此案的争议焦点,包括被告是否完成了双方约定的服务内容,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是否涉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以及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被告是否应当退还原告学费。
在法庭上原告陶先生表示,自己30岁了,需要找个女朋友向家里交代,于是就花费3万元在被告顾先生这里学习课程。陶先生说,每次授课场合由顾先生决定,一般选择在人多的地方。在商场或者学校,看到有女生后,顾先生就会怂恿他:“那个女孩,赶紧上。”
随后,陶先生会按照顾先生教授的技巧,临时找个话题搭讪,然后要求加微信,而此刻顾先生在现场进行跟拍。陶先生说:“这样提高了我的自信心,让我敢去说话,但后来我发现这样无非就是给人洗脑,通过概率与女生搭讪。”
“他之前搭讪过500多人,都没成功,在我这里,几天就找到了女朋友。”顾先生说,每个人对找女朋友的标准不同,男性可能以发生两性关系为前提,女性则以表白作为标准。他认为成功地帮助陶先生找到了女朋友,两人成功牵手并发生了两性关系。每次在实地教学后,顾先生自称还会帮助陶先生进行总结,分析女性愿意与他交流的原因。
而陶先生表示,他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女朋友,在顾先生教授下,自己与女生吃过三次饭,但他按照顾先生的理论,让女生对其产生了反感。陶先生说,他希望找到的女朋友,是以长期交往及结婚为目的,而顾先生教授自己的技巧,是以牵手、拥抱和上床为目的。
在庭审现场,审判长问:目前,市场上有一个产业叫做PUA,涉嫌利用心理学知识兜售恋爱技巧,并试图与女性发生性关系,从心理上控制女性。双方认为此案是否涉嫌PUA的问题?
陶先生称,一开始我以为被告所教的与PUA不一致,但其接触后,发现被告与PUA一样。
顾先生则表示:“我不是PUA,我与PUA是死对头,原告才是PUA的老师。” 顾先生认为,自己教授的是正常的交往规律,而“PUA”则是通过一些假身份进行包装,对人进行欺骗。
由于双方不同意调解,法庭宣布休庭,未当庭进行宣判。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健勇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