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幼儿园为山羊发“讣告”是生命教育的生动范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4 07:40

“这里曾经生活着一只羊……很遗憾,6月17日中午,羊离开了我们”——杭州申花路幼儿园毗邻盛龙街的围栏上挂着一份塑封的“讣告”,告知该园14岁的山羊“顶顶”离世,感谢“走过、路过、关心和互动过的路人们对羊的包容和关爱”。

一只山羊离开了,幼儿园为何如此郑重其事发“讣告”?

“顶顶”是一只普通的山羊,但也是一只有“故事”的山羊。安排食谱、投喂食物、帮忙清扫羊圈……除了这些日常的照顾之外,幼儿园的孩子们还为“顶顶”举办过“婚礼”,亲手制作了“小洋房”、项链、蝴蝶结等。幼儿园历届的孩子都会与“顶顶”互动,每年的毕业演出,孩子们的节目中也总会出现与“顶顶”有关的故事。

在孩子心目中,“顶顶”绝不只是一只山羊,而是亲密的伙伴,照顾“顶顶”的过程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教育。类似的做法,幼儿园里并不鲜见,毕业离校之后,很多孩子依然对自己在幼儿园照顾过的“宠物”念念不忘,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珍惜爱护生命的种子。

善始善终。申花路幼儿园在“顶顶”走到生命的尽头之后,别出心裁地为其举办了一场独特的告别仪式。当司仪说“和顶顶说句话吧,之后再也见不到了”,一瞬间孩子们大哭。顺势而为之举,让见证了“顶顶”“结婚”、生崽和老去的孩子们潸然泪下,也使得这场生命教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让孩子们深深懂得,生命的离去是我们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条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每一条生命都应该被记取。

几年前,江苏常州一家幼儿园曾带着小朋友们为皮球虫“办葬礼”,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小朋友在开展林地课程的过程中,对皮球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绕皮球虫的死亡,孩子们探讨了生与死的区别,完成了与皮球虫的“告别葬礼”,还利用课堂时间一起阅读了早已准备好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之后又接力创作皮球虫的绘本……环环相扣,小朋友们深切感受了一次生命的离别,小脑袋里自然滋长出珍惜生命的想法,其动手能力、认识水平、思维方式都得到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死亡话题渐渐脱敏。近年来,一些高校陆续开设与死亡教育相关的课程,并探索不同的实践形式。但是,对于幼儿园开“死亡课程”,不少人质疑似乎有些过早了。

懂得尊重生命,才会懂得尊重自己与他人。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自然规律,幼儿园的孩子也概莫能外。小宠物的死亡,家里老人的去世,小朋友经常会面临各种“生离死别”。一些情感特别丰富的小朋友,常常难以接受小宠物的离去,甚至郁郁寡欢,时间长了难免留下心理阴影。反之,如果刻意回避乃至淡化这种“离别”,小朋友们就会走向对生命“冷漠”的另一种极端。如何引导小朋友们正确看待死亡,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名为谈死,实为论生。死亡教育的目的不是美化死亡,不谈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知道向死而生的道理,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幼儿园开“死亡课程”,进行“死亡教育”没毛病,如何让孩子们听懂领会才是问题的关键。在这方面,上述两家幼儿园因势利导开展死亡教育,给我们作出了积极的示范。

珍惜生命爱惜生命是教育的重大命题,生命教育理应从娃娃抓起。直面死亡,才能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希望为山羊举办告别仪式之类的“死亡教育”,能在更多幼儿园、中小学推广开来。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羊顶顶”的最后一课
中国青年报 2024-06-26
北青快评 | 幼儿园为山羊举办告别仪式是生命教育的生动范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3
幼儿园阶段适合引入劳动教育 ——关于3至6岁学龄前幼儿教育的探索
光明日报 2024-04-22
幼儿园阶段适合引入劳动教育
光明日报 2024-04-09
首设幼儿园教师评选 北京130名幼儿园教师首获紫禁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