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纾解“考前焦虑”需多方共同发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14:45

2024年高考越来越近,很多考生会不同程度紧张焦虑,局促不安,如何应对“考前焦虑”?“考前保持平和心态至关重要,出现‘考试综合征’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心,及时干预调整即可。”海口市第四中学高中部心理组组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小娟表示,冲刺阶段考生要学会做自己的情绪管理者,家长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留意孩子的心理或行为变化,与孩子交谈时尽量避免提及“考试”“成绩”“志愿”等敏感字眼。(5月27日《海南特区报》)

从历年高考情况看,许多出现“考前焦虑”的考生,往往是因为害怕“考砸”。他们都希望考取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然而,相对薄弱的自我调节能力,却未能将报恩之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反而成为学习路上背负的沉重枷锁。越是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烦躁,越是成绩一路下滑、深感愧对父母,如此“恶性循环”,就可能导致考生的心理防线崩塌。对于学生“考前焦虑”严重的情况,影响日常学习,或出现抑郁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对大多数考生来说,临近高考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实属正常。高考对于每个考生及其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高考早已不是“一考定终身”。一次高考失利,还可来年再战。况且,高考发挥失常往往是极小概率,大部分考生都能考出自己一贯以来的水平。有的考生感觉考试题很难,考得不好,就认为“考砸”了,而实际情况是,考题难,大家都“考得不好”,所以没有必要自己跟自己较劲。正确对待高考,才能从容应对高考。

有这样一个公式:考得好=学得好+心态好。这也可以看出,决定考生发挥平日学习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心态。所谓“心态好”,有心理专家归纳了“18字”:吃得下、睡得着、谈得来、笑得出、坐得住、学得进。“吃得下,睡得着”是身体状态好的标志,“谈得来,笑得出”是心理状态好的标志,“坐得住,学得进”是学习状态好的标志,三态俱佳是考前最佳状态。因此,纾解“考前焦虑”,不能仅仅靠考生,还需多方共同发力。

心理专家为考生家长开出了一些“处方”。比如,家长应与孩子做朋友,留意孩子的心理或行为变化,发现不好的苗头时及时与孩子交流、谈心、疏导;不随意怀疑、责骂孩子,不拿孩子与其他考生进行比较,不给孩子定下过高的目标,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保持和谐和睦的家庭环境和氛围,适当组织亲子活动,比如家宴、一起散步等。同时,在饮食方面应遵循科学合理的饮食规律,切勿让孩子暴饮暴食导致营养过剩或消化不良。

纾解“考前焦虑”,社会、学校和老师也非常关键。帮考生创建安心、静心、暖心的备考环境,为他们做一些心理建设。比如有关部门搞好交通管控、噪声治理;平时“大嗓门”的邻居不妨调低音量;学校和老师多些鼓励和安慰,引导学生降低心理预期,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多方共同努力、综合施策,让考生脚踏实地备高考、自信满满战高考。

文/付彪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高考结束,“放松”之余不能放松警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0
北青快评 | 对“花式送考”不必上纲上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8
面对考前焦虑 家长、考生怎么办
科技日报 2024-06-06
面对考前焦虑家长、考生怎么办
科技日报 2024-06-06
考前焦虑?给考生们的“减压”建议,请收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