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专栏|金豆子的传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1 16:00

◎焦金木

过去农村都有场院,到了收获季节,从农田把收割的庄稼运到场院,最早用碌碡碾压麦子或用连枷拍打脱粒,再用木锨扬场,促进麦粒干燥。后来场院安装了脱粒机等机械,粮食进仓效率越来越高,剩下的麦秸会高高垛起,到了夏天夜晚,场院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吃完晚饭老人们都去乘凉,跟我年龄相仿的孩子们干脆搬个被子,一座座麦垛就是我们小伙伴的床,软软的很舒服,躺在上面任凭晚风肆意地吹,凉了就在垛中间挖个坑,甚至有时用麦秸把自己埋起来,只露个头睡在那里。

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时期,父母农活忙,很少给我们讲故事,多是一些老奶奶在场院里乘凉时给我们讲,讲的都是我们这一带流传久远的传说,也是我们最喜欢听的。其中有个故事留下的印象最深:距我们村西七里路,有一个村庄叫青冢村,村南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土疙瘩,传说那儿以前很繁华,有庙宇、学堂、商铺等,一到晚上,灯火通明,人来人往,跟赶大集似的。一天晚上,我们村一个老婆婆睡到半夜起床去方便,不知怎么的,方便完了不知不觉地就出了大门,朝灯火通明的那边走去,走着走着,听见路边有孩子的哭声,便四处寻找,在黑乎乎的深沟里,摸到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坐那儿正哭呢,一问,得知是出来玩,找不到家了,老婆婆一边安慰,一边抱起来说:“别怕孩子,我带你找爸爸妈妈去,”继续朝灯火通明的那地方走。离集市越来越近,孩子也就不哭了,只见眼前人来人往,灯红酒绿,叫卖声、嬉笑声比春节大集还热闹,小孩子好像认出了路,指引着老婆婆,穿过人流,来到一处卖馍的店面,看店的妈妈正焦急,见有人抱来自己的孩子,喜出望外奔出来接下孩子,对我们村的老婆婆千恩万谢,留她吃饭。老婆婆婉谢,说我得快点回家。孩子妈要拿锭银元宝给她,老婆婆说更不能要。最后孩子妈就说:“那我送你点黄豆吧,回去种,也算我的一点心意。”说着就提起一篮子黄豆递过去,老婆婆见推让不掉说:“好吧,那给我点就行了。”于是兜起衣角,象征性地让孩子妈倒了一点。告别后,老婆婆用手捂住,赶紧往家走,快要走出那繁华地域时,她回头一看,啊呀,那些来来往往的人,怎么都长有一个尾巴呀!吓得一路小跑到家,进屋平息了一下心情,点上油灯,一看折起的衣角里,由于跑得急,就剩了一粒豆子,拈起来仔细一看,哪是什么黄豆,竟是一粒金豆子!

这个传说真的很有意思。讲故事的老奶奶告诉我们,那些长尾巴的生命,叫皮搭狐子,不害人,但是会捉弄人。后来有些贪财的人,听说了老婆婆得到金豆子的故事,就夜里也往那大土疙瘩的地方去。有个人还沿着土路,弯腰细看,不时拨弄地上小土疙瘩,希望能捡到那天老婆婆遗落的金豆子,一夜过去,等村里人发现他时,只见他浑身烂泥,在荒野地里乱爬呢。

如今,村外大田庄稼成熟了,都有先进的农业机械开进去,收割、脱粒、装袋,乃至把麦秸滚成碌碡般形状,一条龙很快就操作完成,因此场院也就没有了,盖上房子了。近年我每次回村,路过原来是场院的地方,心里总不免漾出甜蜜的惆怅。

传说中的那个很大的土疙瘩,现在还存在,据史料记载,乃是汉文帝皇后窦猗房的父亲窦青的坟墓,因窦青被汉室封为安成侯,故又称安成侯墓。此墓现在高22.9米,周长490米,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定名为窦氏青山墓,40年前已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每想到故乡的传说,心中都会感慨它承载着无私施善不求回报的公序良俗,一定要代代延续啊。

摄影/焦金木

相关阅读
夜读|做个心中永远有光的人
心灵鸡汤之励志正能量 2024-05-04
专栏|金豆子的传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31
Qnews|网传小伙扶老人被拉住不让走 警方:监控显示小伙撞到老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2
名家|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作家联盟 2022-12-03
散文|刘学光:雨中的紫薇
河南阅读学会 2022-08-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