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聆听跨越时代的青春之音 《问苍茫》赴北京大学放映交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1 19:1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湖南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重点项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问苍茫》近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放映与研讨交流会。活动以“寻找光辉起点,探寻跨越百年的时代问答”为主题,旨在通过交流会展开跨越时代的青春对话,激励当代青年永葆“创”劲与“闯”劲,为年轻人提供精神镜鉴。

7b297f02bga4883759a545779269f3f7.jpg

故地重游感受青年毛泽东的红色足迹

电视剧《问苍茫》讲述了1921年至1927年,参加中共一大归来的青年毛泽东,带着对中国革命之问、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之问,在矢志不移地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以早行者的思考,问大地、问实践、问人民,从一名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并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热血故事。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见证了中国红色信仰的发展之始。作为电视剧《问苍茫》的核心主人公,毛泽东与北京大学渊源深厚:1918年9月,不到25岁的毛泽东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在这里,他通过大量阅读各种刊物及向李大钊请教,经过对进步思想的不断汲取与打磨,逐渐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参加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专业学习经历更是奠定了他日后成为宣传工作行家里手坚实基础。从“毛同学”到“毛代表”,由“毛教员”至“毛委员”,从北大伊始,红色的种子在毛泽东的心中扎根,不断滋养,最终点燃了星火,执灯前行。

9dad707dfl85471416f5b46485ac140b.jpg

知往鉴今,以启未来。百年后的今天,《问苍茫》主创代表来到北大,围绕“青年毛泽东”进行学习与交流,用青春的激荡体会前辈的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感召中,探寻百年初心,传承红色精神,迸发奋进力量。

潇湘电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该剧总监制、总制片人罗岚在致辞中表示,非常荣幸《问苍茫》能够重回信仰之地,来到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开启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希望这部剧可以给观众,尤其是给当下的年轻观众展现那个年代的青年的激情、成长、探索、拼搏,激励当代青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主旋律党史影视剧的历史性突破

活动现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表示,这部剧制作精美,并从立意上紧紧抓住了年轻人和年轻的状态去表达。青春版的毛泽东、青春版革命题材的影视剧一定有它永恒的生命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我们需要正能量的青春的表达、当代的表达。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表示,《问苍茫》在制作团队方面,总编剧陈晋和梁振华的强强联合,保障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内容呈现方面,细节交互的真实性、人物情节设置的冲击力使该剧呈现效果接近电影质感,达成了对于复杂的历史与社会的生动演绎,彰显出了扣人心弦的思想深度和人物魅力。李道新对该剧在全社会引发的广泛关注肯定道,“这可能标志着国产的红色或者主旋律中共党史影视剧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9d62881cfk72625811ed96e7b908bfab.jpg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政党研究中心主任金安平表示:“首先,《问苍茫》展现了近年来党史研究新成果,在表现手法上有不少新意;第二,它正面表现了毛泽东不仅会做农民运动,也会搞工人运动,丰满了毛泽东一步步成为工农革命领袖、从城市转向农村的细节;第三,该剧没有回避早期党员脱党的事情,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表现出了当时党的道路自信、政治自信、政党自信;第四,剧中细腻呈现了毛泽东与自己亲人的关系,尤其是对兄弟姊妹的影响和引领,情感真实动人。”

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主任程美东教授认为,题材选取上,《问苍茫》主要聚焦了毛泽东同志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时期,这一阶段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人物刻画上,《问苍茫》将早期共产党人朝气蓬勃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立体化、饱满化、生动化,而不是僵化、教科书化;艺术创作上,《问苍茫》在历史史实和艺术创作上实现二者的自然融合,画面、背景、道具、台词等都呈现得很好,充分考虑了现代观众的观剧需求和审美。

e4dd19d4fn87eef4f3259faf2d55505d.jpg

传承火炬续燃跨越岁月的革命薪火

当天,《问苍茫》主创与北京大学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该剧总编剧陈晋表示:“还原历史绝不等于唱高调,还原历史恰恰是把历史的精髓给拎出来,不仅要复刻历史里的‘人’——先辈们的心路历程,还要让屏幕外的‘人’——观众能切真地对其有所共鸣。”总编剧梁振华表示:“在创作中我们是小心地求证、小心地摸索、小心地假设、小心地抒情,在历史脉络之余融入审美情境,让诗意表达有空间、审美意向有空间,以局部虚构的方式来展现人物。”导演王伟表示:“我们的故事都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整体的史实性和艺术创作经过了陈晋老师和梁振华老师的把关,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把文字变成影像的转化过程。”

dc161239br07c7aadfb5d8a5c7cde4df.jpg

吕帆在总结时表示:“《问苍茫》中的青年能够跨越历史与当今年轻学子发生共鸣,让我们再一次看到:青年一代不仅要优秀,还要有信仰,更要有坚定的价值观。致敬伟人、致敬先辈,谢谢他们让我们知道中国从何处来,幸福从何处来。”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最终,在全场师生《沁园春·长沙》的齐声朗诵中,交流会迎来了尾声。热血飞扬的朗诵声在厅内回荡,以影视作品为媒介,从艺术走回现实,承袭先辈革命力量,续唱当代青春长歌,红色的炬火在这一刻进行了一场跨越时代的交递。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穿越百年,薪火相传 音乐剧《觉醒年代》唱响北大讲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1
著名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孙玉石逝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5
开通在线研学渠道 北京大学在线研学网站上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3
《问苍茫》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2
《鲲鹏击浪》举办研讨会 青春化表达打开重大革命题材新画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