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空间教育:打造面向未来的学习中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7 15:46

1.jpg

“学校里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用来实践校本化课程,开展拓展教育,把学校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中心。”近日,笔者到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浦江外国语学校(简称世外浦江)走访,校长周晓敏告诉笔者,这所刚举办4年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以“空间教育”为主线,让老师在课程教学与改革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个空间,就地取材,办当地居民家门口的好学校。

这给笔者很大的启示:我国中小学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最缺的不是资源,而是实际行动。学校的教室、走廊、过道、办公室,以及食堂、垃圾回收站、消防水龙头、草坪都是可以用来开发校本课程,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资源。关键在于,学校办学者要有用好学校办学空间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把学校打造为学习中心。

如在世外浦江的学生食堂里,每根柱子上都贴着沪语的谚语;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分别布有与钱学森图书馆合作的钱学森展、与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合作设立的航天角、老师带学生种植的芳香植物,以及学校“自制”的学生吉尼斯记录榜、学生开展的探究活动成果展、学生艺术作品展,等等。据介绍,每年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开展阅读节、科艺节、体育节、英语节等四大节日活动,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

以上这些活动,学校都进行系统设计,有校内外指导老师,有详细的活动方案,力图对每一个校园空间的使用,都新增一门校本课程,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对青年教师的要求。如针对芳香植物,学校打造《芳香植物探秘》这一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开辟出种植区、科普区、实践区,除由校外专家与本校教师带学生上种植课,让学生了解芳香植物的种植外,还对学生开展多学科融合的芳香文化教育,教育学生学会芳香植物的应用,如用芳香植物制作精油、香皂、护手霜等。这些课程旨在让每个学生接受劳动教育与生活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创意、审美等能力进行全方面培养。

一位长期观察我国中小学教改实践的教育研究者曾感慨,我国有的中小学的教改,是舍近求远,忘记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如教学生认识不同树叶,老师要在网上收集树叶,做PPT,而其实,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捡识树叶,是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而这样的教育资源什么地方都有。

或许有人说,当前城市学校,拥有比农村学校更多的教育资源,表面上看是如此,但如果从空间教育角度看,学校善于利用校园空间,是可以让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起来的。如由学生自己布置教室,可充分利用教室空间;由学生参与食堂管理,并开设食育校本课程,可提高食堂服务水平并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在校园的一角,开设学生舞台,由学生自己负责管理,自己登台表演并进行直播;在教学楼墙壁上,设立展览区,鼓励学生自己策展、参展等等。这些都会让校园变得生机勃勃,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当前,“空间教育”理念就是打造新教育生态的理念,任何学校都有可以利用的空间资源,每个教育者都要有空间教育的意识。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空间,发挥空间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要以开放的办学心态,拓宽学校的办学空间,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推进国际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家校合作。拿世外浦江来说,学校就很重视和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大学、科院机构,把学校的所有可以开发、利用的空间都利用起来,“一个小空间,就是一门校本课程”。

我国已经进入教育普及化时代,面向2035年的教育现代化目标,是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高质量普及,包括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以此缓解择校焦虑与内卷。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空间教育”意识,把学校的所有空间都有效利用起来,发挥育人的作用。这需要的是更新教育者的理念,把学校空间的利用,与课程校本化、育人充分结合起来。

文/熊丙奇

供图/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浦江外国语学校

编辑/潘洪其

相关阅读
教育部印发意见要求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管理
法治日报 2023-06-27
教育部:加强课程建设管理,避免高一并行科目过多、超前学习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6-10
教育部:强化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 提升课程育人功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09
教育部:建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的分级管理、备案制度
教育部网站 2023-06-09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今年将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
央视网 2023-06-07
最新评论